點擊圖片放大 黃大仙祠嗇色園為一所宗教慈善團體,創於1921年,恭奉赤松黃大仙師,尊崇儒、釋、道三教,並以「普濟勸善」為宗旨,廣推善行,辦理醫療、教育及安老扶幼等事務。黃大仙祠,終年香火鼎盛,慕道而來的善信及中外游客絡繹不絕,每日平均訪園人數逾一萬人次。點擊圖片放大 黃大仙祠共占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九龍壁等,各具建築特色,祠內的牌坊亦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除個別建築物顯現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特色外,祠內建築又按左龍右鳳、五行屬性而興建,令整座建築群組更見特色。黃大仙祠於2010年5月被確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點擊圖片放大 黃大仙信俗文化館,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黃大仙信仰的發源中心。經過本園先賢百年來的宣法弘道,黃大仙信仰不但已深深扎根於香港,黃大仙祠亦成為香港重要的宗教景點。在本園與特區政府的積極合作下,香港「黃大仙信俗」在2014年被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並於2017年名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公布的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配合嗇色園一百周年紀慶,同時持久地向各地善信與旅客推廣黃大仙信俗文化,本園董事會特於2021年成立「黃大仙信俗文化館」。 2014年,香港黃大仙信俗獲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2018年,董事會決定在祠內興建仙師文化推廣基地。然而,仙祠百年歷史,所有空間均已運用妥當。為此,董事會決定仿效太歲元辰殿的成功例子,在仙祠正中核心地帶,進行大型工程,辟地建館。 牽一發而動全身,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需要遷奉至鳳鳴樓廣場,而平台則升高至第一參神平台高度,同時增設財神宮。此外,又於善信入園通道中設扶手電梯,以供年長香客使用。工程影響祠內主干道,使善信入園參神路線需被重新規劃。而工程期間,因文化館位處仙祠正中,大型建築材料及器械均需以吊臂車,於祠外凌空運入工地。而為增加館內空間感,文化館結構柱均以靠牆式設計,並因而加強外牆結構,以騰出中央的廣闊展示空間。點擊圖片放大 工程歷時三年終告完成,董事會特別選以2021年11月11日,即香港黃大仙信俗正式確認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日子,於2021年一百周年正式開館,成為嗇色園屹立百載的裡程碑。點擊圖片放大 黃大仙信俗文化館乃全港首間由傳承團體創建的非遺項目主題展覽館,以「融和現代科技 弘揚傳統文化」為目標,務求做到雅俗共賞,吸引年青一輩,使文化館成為傳承平台。 善信如果想積福添壽。建議前去總辦事處捐款。開放時間為每天早上8時至下午4時30分。因為赤松黃大仙系大夫。個人認為理應贈醫施藥。可以將捐款撥入醫療基金。善信也可以登入捐款網頁捐款。 https://www2.siksikyuen.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