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有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大菩薩,分別代表大悲、大願、大智、大行四種願行,佛教徒喜歡禮拜四大菩薩,主要是學習菩薩道的精神,進而達到圓滿人格。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也是實踐菩薩道的典範,歷來佛弟子又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為修行的目標。在這個講次中,以「普賢管理」為題,說明普賢菩薩的行願及修行法門。(農曆二月二十一)是普賢菩薩聖誕。文殊、普賢是華嚴三聖之二,經典裡講「普賢為長子,文殊為庶男」,這是兩位菩薩在華嚴會上的順序。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普賢著重行,文殊著重解,這個順序就是告訴我們,佛法重在行,解是輔助行的。《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普賢菩薩勸勉善財童子以及會中的大眾,「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說不完的。如果希望成就如來殊妙功德,應該修習和實踐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普賢的弘願每一願末後都說:「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乃盡。」可見得此十大願永無止息,無有窮盡。點擊圖片放大 +3 佛門弟子,如果想在普賢菩薩聖誕日發願,一心向佛。可以在這天茹素,再去做放生功德。善業回向自己或眾生。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慈悲為懷,種下善因。我建議善信可以去北角碼頭,買下約干活魚。之後去放生。放生前誦心經。希望水族不要再被人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