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姓林,相傳在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出生於清源軍泉州莆田縣湄洲島東螺村(宋太宗年間,莆田縣改隸興化軍),民間傳說媽祖「出生時不啼哭」,因而取名為「默」。文獻或有記為「默娘」,而「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女子之通稱,故媽祖原名應以「林默」為是。媽祖十三歲的時後遇見一位道士傳授祂法術,十六歲時又得到一對神仙銅符,從此之後就有了神通,可以斬妖除魔。媽祖二十八歲的時後,祂的父親出海補魚遇到船難,媽祖為了救她父親而喪身,死後升天得道,時常在漆黑的海上拯救遭遇海難的漁民,漸漸成為大陸沿海及台灣一帶人民普遍信仰神,更成為航海人的守護神。後人因紀念林默功德,專稱她為媽祖。香港居民普選專稱她為天后娘娘。天后娘娘曾委託護法,告知我要用馬拉糕去拜祭天后娘娘。所以每次拜祭天后娘娘,馬拉糕是必備品。赤柱天后古廟位於赤柱大街,近赤柱廣場/美利樓旁, 始建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超過250年歷史, 廟內存有建廟時鑄造的銅鐘,足以佐證。門前一對石獅子是1865年保留到現在。赤柱從前有不少原住居民都是以捕魚為生,所以供奉天后娘娘保平安和風調雨順。1941年日軍戰機轟炸赤柱,附近居民躲進天后廟內,後來有一枚炸彈落在廟外,但沒有爆炸,因此被相信是天后娘娘顯靈。1942年,赤柱當地曾發現老虎,被殺後虎皮掛在廟內一道側牆,該虎身長六呎、高三呎並重二百四十磅,由印籍警員射殺。1962年颱風溫黛吹襲香港,赤柱天后廟損毀嚴重,破壞了該廟原有的宏偉面貌,因此政府一直沒有為其進行歷史評級。現廟為1966 年重建時的廟貌,為二進式的四合院設計,中間設有天井,門聯:「天恩浩蕩沾赤柱;后德巍莪澤香江」。廟内大殿正中供奉天后娘娘,兩旁神台列數十位神祇,面向天后從最左起有和合二仙、德真消災大將軍、太歲星君、六十太歲、一帆風順、威虎鎮伏邪魔、地方財神、黃大仙、華佗先師、財帛星君、齊天大聖、譚公聖爺、文昌帝君、天后娘娘、關聖帝君、車大元帥、西方佛母、洪聖大王、玄天上帝、金花娘娘、龍母娘娘、地母娘娘座鎮、觀音大士、南無地藏王菩薩、靈通轉運大將軍和神威顯赫文曲星包公。另近廟大門還有福德公以及兩門神。此廟神祇衆多,善信可以在不同神誕到廟內參拜,所以香火一向十分鼎盛。廟內除乾隆三十二年(1767)鑄造銅鐘外,還有160斤重之鐵秤鉈及嘉慶廿四年(1819)的匾額、對聯和鐵香爐等。天后廟現由赤柱區街坊福利會有限公司管理(受華人廟宇委員會委托)。點擊圖片放大 +5 蒲台島天后古廟去蒲台島,最方便方法是搭渡輪,由赤柱卜公碼頭前往。善信先細閱渡輪時間表。 位於蒲台島, 主奉天后,每年農曆三月廿三的天后寶誕是島上的年度盛事,上演神功戲,特別是戯棚架於臨海懸崖上,更有全港罕有的搶花炮活動, 寫有花炮號碼的紙卷, 用大丫叉射到半空讓花炮會健兒爭奪。廟内有道光十五年(1835)鑄造銅鐘, 推斷此廟最少180年歷史。天后廟於光緒十九年(1893)、1925、1972、1990、2007及2015年曾重修。正殿有光緒十九年天后古廟重修碑記,左殿為佛堂,有1972年立《天后古廟重修碑記》。廟内地上還有石製香粉碓舂, 刻有天官賜福/天姬送子人物。門旁石聯有:「天道無私 闔港商漁歌聖母;后恩廣大 眾灣庶士頌慈航」。天后誕日漁民或花炮會駕船從香港仔避風塘出發,帶著花炮和祭品到蒲台島天后廟拜神上香,當日還有賽龍舟活動。今年天后誕戯棚已搭好,但因疫情神功戯及龍舟比賽被逼取消。個人認為蒲台島天后廟中的天后像,最接近廿八歳時的芳容。點擊圖片放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