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蓮花宮 大坑蓮花宮,現為法定古蹟,位處銅鑼灣大坑區,建於同治二年(1863)左右,主祀觀音菩薩,建築風格獨特,全港獨一無二。本廟的前半部建於平台之上及以石柱支撐,廟的後半部則座落於巨石上,惟現時該巨石為外牆所擋,僅可於廟內見到部份。 建廟緣起 觀音是佛教的菩薩,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稱著,相傳觀音坐於蓮花上修行,故個別觀音廟又稱為蓮花宮。據稱觀音曾於廟內蓮花石上顯聖,為了紀念聖迹,村民於是立廟奉祀。另有考證指當時華南正值太平天國之亂,對廣東一帶影響甚深,大量難民南逃至香港及聚居大坑附近,長老為安定民心便建廟奉祀觀音。蓮花宮當年位於向海山坡下的巨石上及舊大坑村西面。有指每當潮水湧至廟下,蓮花宮便仿如水中蓮花,後因不斷的填海工程,令蓮花宮坐落於群廈之中。 觀音 源自印度,本為男相,自入中土後,漸轉化為端莊慈祥的女性,也是慈悲象徵,既有身披白衣、手持楊柳、淨瓶或魚籃,亦有千手千眼等法相。觀音為救渡眾生的大菩薩,相傳曾立誓渡眾生,透過慈悲心聆聽眾生苦難和祈求,每當眾生身受苦難,發聲發意求救,頌念觀音聖號,便可獲得救助。正因「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所以名為「觀世音菩薩」。觀音廟亦稱「蓮花宮」或「水月宮」,因觀音相傳坐在蓮花上修道;而「水」與「月」不單具有清靜及脫離塵俗之意,也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如幻非真。 點擊圖片放大 +2 銅鑼灣天后廟,又稱燈籠洲天后古廟或簡稱天后古廟,位於香港銅鑼灣天后廟道10號。銅鑼灣天后廟始建於清初,由戴仕蕃建造,當時稱之為「鹽船灣紅香爐廟」,天后廟的業權至今仍為戴氏族人(戴氏福堂有限公司)所擁有,1928年通過的《華人廟宇條例》,規定全港廟宇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但紅香爐天后廟獲豁免,仍由戴氏族人自行管理,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例子。銅鑼灣天后廟主祀神靈是天后娘娘,另祀神靈為觀音、正財神及包公。附近的地鐵站亦命名為「天后站」。該建築被列作香港法定古蹟。 點擊圖片放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