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美容新革命 自古以來,愛美是人的天性。不過,近年來醫學美容大行其道,在診所或美容院內進行隆鼻、割雙眼皮,打美白針等等手術,如果由一個「未經醫學美容專業訓練」的醫生進行的話,實在太冒險。發展醫學美容是未來全球的大趨勢,註冊醫生紛紛進修相關課程,其中澳洲醫學美容醫生學院(ACCS)香港分校,便一直致力提供醫學美容內科和外科的專業培訓。 「香港暫時沒有『醫學美容外科』專科(整容),反而『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倒有約40多人,過去有種舊觀念認為只有整形醫生才能夠進行整容,那是錯誤的。」多年一直推動醫學美容納入專科範圍的澳洲醫學美容醫生學院(ACCS)行政總裁Dr. John Flynn說。 Dr. John Flynn並向記者簡述醫學美容的源起和概念:「整形醫生在學院受訓時,只是著重身體之修復重建,譬如一個病人罹患乳癌,在切除癌症後便會由整形科醫生把其他周圍的肌肉和皮移植到 傷口處,燒傷植皮、先天性兔唇修補等,都是傳統的整形手術,手術的目的是把一個不正常的病人收復正常。」 「整容手術就剛巧相反,是替一個完全正常的病人變得更美麗,於是醫學界就醞釀興起整容課程,醫生在完成培訓後,再進行整容手術,這樣的手術對消費者來說較安全及完美。」 醫學美容 千裡之行 整容風氣席捲全球,從日本的割雙眼皮團,到近年大熱的韓國整容旅遊團,顯示香港醫療系統從來也不能滿足本地貪靚一族。 歸根究底,就是本港大學的醫學院暫時並沒有醫學美容專科可讀,而導致目前坊間進行醫學美容的醫生,大部分都是到外地如澳洲、美國接受醫學美容專科訓練。 Emily知道有十年歷史的澳洲醫學美容醫生學院 The Australasian College of Cosmetic Surgery (ACCS),在香港成立分校已四年,是本地唯一一間學院向醫生提供有關醫學美容內科及外科的課程。 香港分校定期舉辦醫療美容工作坊,課題包括抽脂、解構肉毒桿菌、激光、彩光、割雙眼皮手術等。參與工作坊的大部分都是在香港註冊西醫,他們來自不同專科界別,譬如家庭科、耳鼻喉、眼科、外科、內科、骨科、皮膚科、兒科、婦產科、口面頰科、牙科……亦有醫生來自亞太區如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伊朗,內地和澳門。 找一個信得過的醫生 作為ACCS香港分校發言人及秘書長的杜振鋒醫生,本身為婦科醫生,多年前有見醫學美容的新趨勢,在不斷進修後,投身醫學美容,繼而替母校ACCS在香港推動醫學美容專科化,讓各分科醫生接受培訓,成為院士或獲得醫學美容專業文憑。他指:「Raising standards…protecting patients(提高水平,保障病人)」就是ACCS母校的使命。 「雖然在香港法例下,任何一科的醫生都可以做醫學美容手術,但消費者應從醫生年資、經驗、訓練、保險覆蓋來作決定應該選擇那位醫生主理。」 杜振鋒醫生又提醒市民,坊間不少美容院以「醫學美容」作招徠,但主理的人士是未受專業培訓,更沒有購買醫學美容手術保險,消費者千萬要慎防誤墮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