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附近那間麥記,新增了自助點餐機,人手點餐的櫃位只剩下兩個位,卻只見有一位店員在手工幫顧客下單,感覺還是人工下單好點,人龍就是最好的說明! 想一想第一次使用時,也是唯一的一次,在那部自助售賣機點餐時的...挫折感,實在令我不爽! 見有新野,當然試左先,我興致勃勃站在自助點餐機前,兩眼有點迷茫地轉動,對著那個電子屏幕,感覺很陌生,我想點個超值的脆辣雞腿飽套餐......我好想劃動已接觸著屏幕的食指,但食指卻不為所動......遲疑間,有位著制服,站在一旁的女輕女店員,二話不說就要幫起我的忙,她知道我有困難了...... 我不高興!但當時不說!也許我需要她的幫助,但我更樂意自己去探索一下這個新產品。 第一,自己不嘗試去了解,就永遠不會知道和學習到如果去使用這個產品。 第二,作為一個男人,迷路時,問路不是他的第一個選擇,寧願走多幾個街口。 第三,是這篇文的重點,就是這個產品是失敗的! 一件要讀說明書,才知道如果操作的產品;一件用起來令人有挫敗感的產品,都是設計失敗的指標(當然一些結構複雜的產品除外), 一個點餐產品究竟有多複雜?沒有自助點餐機前,我要點餐時,只需抬一抬頭,然後說我要幾多號餐就可以,再給錢,過程在一分鐘之內。 為什麼這家非常人性化的國際大企業會製造出一件失敗的自助點餐機?為什麼要把簡單的事複雜化? 這部自助點餐機能通過重重的設計流程,製造了出來,在那些批准製造的高層人士眼中,它肯定是成功的,從資本的角度出發,以多賺盡一分一毫為準則,可以說是政治正確! 原本在人手點餐時難以做到的賺盡行為,在一個冷冰冰的屏幕上就可以輕易做到,舉個日常例子,有時在人手點餐時,員工見你點完準備俾錢,就會指著放在當眼位置的那個產品,噴出做廣告的口水:先生會不會加多幾蚊試下...先生加多一蚊就......逄人就講,員工成個機械式磨打咀,佢唔煩你都厭啦!這種有違人性的機械性行為,真係辛苦死那些前線的員工......現在把這些廣告產品放在自助點餐機的屏幕就容易了,總之放係首頁就得,繞亂你的視線,令人無意間點多左。 這種賺盡一分一毫的政治正確行為,結果是如何把一個簡易的點餐行為複雜化? 把首頁都放滿了零零碎碎的選擇,鬼唔知單售比套餐貴咩?我個脆辣雞腿飽套餐係邊呢? 好不容易才看到「單點美食及套餐」這個選項,為什麼會用「巨無霸」代表這個選項?令人疑惑! OK,有驚無險點入「單點美食及套餐」的主頁面...... ......點解會係「雞」?「魚及其他」(錯字啦,應該係「魚及其它」)?「豬」?「牛」?「沙津」? 有這樣的套餐?如果唔聽真人發聲的說明書,真係唔知係分類。 咁我個脆辣雞腿飽套餐係邊呢?應該係「雞」吧=.='' 我竟然有點猶豫......這個自助點餐機又一次令我覺得自己很蠢,這失敗又粗疏又不清不楚又該死的分類。 點左入去,哇~果然係雞,全部都係雞! 我個脆辣雞腿飽套餐係最底!終於有得食啦~ Thanks God! 後來,我跟自助點餐機就沒有後來,直接到人手櫃位點餐,抬頭就看到餐牌由紙牌改成三個電子屏幕,字體是那麼的芊幼,What a elegant design! 真係難為了一些視力不好的老人家!最要命的是那個電子屏幕充滿動態,時不時就轉畫面,把餐牌都轉走,有時我真係忍唔住笑!對著個職員,指一指個電子屏幕,然後他有點尷尬地拿出個紙版餐牌......拜託!點個餐不要有那麼多懶有創意的干擾,可以嗎? 在資本賺到盡的政治正確準則下,人工智能可能是低能的,用家體驗(User Experience)是可以犧牲的。麥當勞個M字應該係 for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