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的友人傳來了一個新的 UberEATS 優惠券,所謂有得食唔食,罪大惡極,當然馬上就享用。 經過上個星期的教訓,今次下單時,一字既之曰,快!十點半時就下單,結果十一點就送到,OMG!距離午餐時間還有兩小時...... 食著那個尚有微溫的午餐,一路咀嚼,一路思索UberEATS 這種模式。 無疑 UberEATS是成功的,短短一個星期就吸引大量顧客,投入的銀彈真多,首次使用就送HK$200,不夠一星期又送兩餐HK$75。睇錢食飯,只要叫餐不超過優惠額,就是免費,原來天底下是有免費的午餐......?這點兒甜頭,當然需要一點你的個人資料作代價,今時今日除非你走入深山做野人,否則,個人資料是無可避免被收集。 這些優惠券的銀彈攻勢,雖然花很多錢,但相比起砸錢去拍廣告和在媒體上宣傳,直接回饋顧客無疑是更有效和用得其所! 當然也很多美中之足之處,例如叫餐時間的不確定性,如果同一時段太多人叫同一間餐廳, 餐廳可以直接關門不接單,所以下單時難免要快點,時間要早點;就好像這次, 我十點半時就下單,結果十一點就送到,但午餐時間是下午一點正,你也許會說為何不在12點後才下單?問題是你肯定那個時間可以下到單? 為了能夠肯定下單,又被餐廳接單,難免提早點餐,結果到開餐時飯已凍,菜已涼,食起來冷冷冰冰,食不滋味,未能為味覺留下好印象,還有下次嗎? 所以是否可以這樣改善?餐廳定一個可完成的午餐數目,讓人心中有數;再定一個截止時間,例如午餐在十一點就截止下單,又提供一個有限的送餐時段供顧客選擇,如十二點至十二點半為一時段,十二點半至一點為一時段,一點至一點半為另一時段,這樣一來不用一接單就逐一送,而可以將一個時段的單集中處理,外賣員的人手能更有效處理。 虧本生意無人做,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份價錢一份貨,是老實生意,質素比價格更重要,只有在質素優過價值,才是物超所值。 就自身食了兩餐而言,UberEATS的餐廳無論在質素還是價格方面都非物超所值,令人懷疑如沒有變相免費的優惠券,還有多少人會關顧? UberEATS的餐廳的最大成本可能就是外賣員,由於可以無需要門市地舖,只需要一個樓上廚房就得,所以租金成本可能是最低。 在提高可觀的利潤和降低可控的成本方面, 食材是沒有妥協的空間,食材不新鮮,將貨就價的話,是自毀招牌,關門大吉算了,食材要好!餐單設計要吸引,只要給人食起來有物超所值的感覺,錢不是個問題,鬼唔知樽裝咖啡在超市只需HK$6,Starbucks咖啡要成HK$30,鬼都喜歡飲Starbucks咖啡。 外賣員是關鍵性的成本因素,就三次的點餐經驗而言,就如上面所述, 提供一個有限的送餐時段供顧客選擇, 從而集中和分流處理, 避免一接單就逐一送。 善用收集來的大數據,每一區的階層,族群分佈的比例都不同,可以針對性設計一些大多數人歡迎的餐單。 除非食物的保溫在運送過程中得到保證,否則餐單應該集中在一些對溫度要求不高的食物, 始終送餐需時,半小時左右似乎無可避免, 以免食物溫度不夠而影響到口味,繼而影響顧客再下單的意欲。 設計一些下單組合,最好多些二人餐或以上的組合,可以是二人下單即有9折,三人有8折,四人免費送一...... 愈多人下單,派送成本愈低。 無論如何, UberEATS這種模式還在起步點,餐廳將會工廠化,口味亦可多元化,發展下去,人人都可在手機裡設計自己的早午晚餐, 然後給餐廳工廠去製造,UberEATS再派送。 Anyway #多謝UberEATS 的三餐免費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