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捲起一股電子錢包熱風,先有Tap&Go,再來TNG;Tap&Go由於是NFC技術,只適用於Android,作為果迷,無緣接觸,而這2天突然熱起來的TNG,由於不是用NFC技術,iPhone也能用到,只要你的智能電話能上網就可以。 老實說,我實在不會欣賞Tap&Go的標誌,這麼醜!不要說看不出有什麼設計意念,整個空間構圖,也欠和諧美觀,喂!是不是太差了;至於TNG個標誌,不過不失,在我下載了來用,發現有別於一般的港產Apps,UI設計方面,做得相當不錯;至於更重要的UX方面,有待慢慢發現。之不過,網絡非常不穩定,今早嘗試在759阿信屋購物付款,但竟然失敗! 無論Tap&Go還是TNG,都已不是什麼新鮮的產物,國內的電子支付早已發展得非常成熟;講起國內的電子支付,就想起「錢方」。 講起「錢方」,是一個令港人既自豪又尷尬的故事,「錢方」創立人--李英豪,獲美國雜誌《Fast Company》評選為2014年「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之一,是唯一上榜的香港人。 他在接受《iMoney智富雜誌》訪問時稱:「想成功便不要在港創業,因為在港只有投身金融業才會獲得尊重,創業會受盡白眼」。 香港是小環境,是敵不過來自國際和大陸的大氣候,在大陸只要你敢抄襲,在封閉的制度保護下,都是成功有望的。當然作為一名設計師,對程式,市場之類...,所知可能連皮毛都無(粗俗咁講:我識條鐵);不過在設計方面,還是有個人看法吹幾句。 所謂「新既idea係 base on 舊有的idea」......產品的意念,運作模式等,大家都心知肚明,太陽底下無新事,東家唔抄,咪抄西家。 當我看到「錢方」有中國版「Square」之稱時,心想「Square」係乜料?Google一下,嘴都O咗: 兩個標誌需要咁似嗎?這完全是不需要的,這是赤裸裸的抄襲!如果在「Square」和「錢方」之間作出選擇,當然是會選擇「Square」,不過在高墻保護下,你並沒有選擇,所以「錢方」你贏! 所謂站在風口,何止豬會飛,抄襲也會成功! Idea可以抄襲,但設計就要獨身訂做,只有建立屬於自己的CI (corporate identity),才有品牌的產生,要不就只能閉門造車,要進入國際市場是太難了,要洗底也太難了,就例如李寧牌。 但凡抄襲者,都喜歡一些假大空,堅離地的口號,但也非常滑稽地,容易被人二次創作和取笑。 一切皆有可能「抄襲」:) 後來,李寧牌找來靳埭強重新設計標誌,可惜仍走不出NIKE的影子: 新口號:「讓改變發生」?其實是「讓抄襲繼續發生」!非常可惜,李寧貴為中國第一代體操王子,本身就是一個品牌,特別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的開幕禮上,表演凌空跑步點燃聖火那一幕,全世界多少人在看!新標誌應該聚焦在李寧本身的形象上,不需要抄襲NIKE,但可以在NIKE旗下的Air Jordan品牌尋找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