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開工,跳上車準備離開屋企樓下,瞬間見到的士落客,乘客好似從車尾箱搬運東西落車,我第一反應是慨歎:真好!他們一定是剛剛旅行回來,在搬行李。車上友人說,不是,她眼看是搬架輪椅而已。呵呵,大概是我的內心深處太渴望去放假旅行,所以才直覺別人是去玩樂了,心生妒忌。 雖是小插曲一段,但搖晃的車程上,我在想:我們總容易這樣,未必看到事實的全部,甚至只是聽到第三身的部份描述,不論真假,便根據世俗固有的觀念或自己主觀的眼光,做出最簡單直接的判斷,然後認定自己的推測一定是對的,但往往有很多假設都得不到驗證,結果便成為我們心中所謂的事實。 能舉的例子多不勝數: 例一,辦公室戀愛中,大家都知那二人正在甜蜜熱戀期,這時上司便認定那情侶只顧拍拖妄理公事,工作效率一定是下降了。殊不知他們二人放工是回家一起討論公事,互相鞭策。這時,便要比平常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向上司證明愛情並不一定會沖昏頭腦的; 例二,某平民女遇上富家子弟,或某窮書生戀上千金小姐,又勢必被套上“勾搭”“貪慕虛榮”“小白臉”等等難聽的貶義詞。是我們都不相信真愛嘛?還是我們慣於去抹黑,慣於營造出這個世界是多麼現實或醜陋,從而去突顯自己的清高?又或者我們只是純粹需要一點發泄,為何富貴的是他不是我?為何幸運改變命運的是她不是我? 例三,樣貌平凡普通的她和英俊能幹的他分手了,她痛苦不堪,終日以淚洗臉,別人說一定是那臭男人花心蘿蔔,見異思遷,無本心云云,殊不知是她霸道挑剔任性貪婪,才終於嚇走了一直默默在忍受的他。 從小到大,我們總有受過委屈的時候吧,明明是盡力做了一件工作卻又因為種種意外而效果不佳,結果少不了承受上司的幾句冷言冷語;我們也總有錯怪過別人的時候吧,以為老公鬼祟花錢在外有染,原來是暗地裡幫自己安排了一個生日驚喜。有些委屈永遠辯駁不了,有些事實也可能永遠不被發現。不必急住批判別人,也不要輕易因為別人的誤解而懊惱,其實從沒有誰有資格斷定別人的對錯,自己知自己事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