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了9點的船票往澳門. 由於我們早上8點已到達中港碼頭, 所以我們改乘8點半的船, 以爭取時間遊覽. 澳門的外港碼頭 乘3號巴士往新馬路.在附近的東方斜巷的世記吃早餐 世記 --- 很有舊式大排檔的感覺 熱奶茶 --- 自行調配 (調配前) 調配後 兩份奶醬多 (方包特別厚) 腿蛋治 由於我們都參觀過澳門的景點很多次, 所以今次只簡單地參觀 我們到附近的聖奧斯定教堂參觀 聖奧斯定教堂內部. 可以拍照, 但由於教堂同時開放予信徒祈禱, 所以請自律地保持安靜. 在聖奧斯定教堂內, 從祭壇往門口看 離開前, 從入口望向祭壇 之後, 我們到旁邊的崗頂劇院參觀 原來此劇院是逢星期二休息的, 所以又再次錯過了參觀劇院內部的機會 之後, 我們到新馬路的民政總署兜一圈. 民政總署始建於1584年, 是明朝廷宣讀政府命令及中葡兩國官員會面的場所. 1784年, 葡人購入該地皮並修建一座兩層高的巴洛克式大樓, 用作葡人的議事公局大樓.現時所見的是1940年重修後的外貌, 並保存至今. 大樓現時有展覽室, 市民的公共空間, 會議室及圖書館. 2005年, 大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歷史建築群之一. 正值農曆新年, 所以全都是賀年裝飾 民政總署內的大禮堂 - 澳葡政府時是市政議會用作舉行會議及隆重儀式的場地; 回歸後是民政總署用作舉行公開會議及記者招待會的場地. 議事亭前地 --- 全家福祿壽 三街會館及門前的土地壇. 三街會館, 既是拜關帝的廟宇, 又是澳門商賈們議事聚集的地方. 三街是指澳門三條最早的街道 (營地大街, 關前街及草堆街); 會館由三條街的商行組成. 就像香港文武廟既是拜文武二帝的地方; 也是文咸東西街一帶的商人開會議事的地方一樣. 玖瑰堂 玖瑰堂的內部 點擊圖片放大 之後我們回酒店 --- 16浦 酒店房間景觀挺開揚, 可看到新馬路及新葡京一帶. 上次住的房間可望海景的 酒店樓下的馬路及李錦記蠔油莊 (很有香港戰後騎樓建築的感覺) 媽閣長城燒烤 --- 每次來澳門必到的餐廳, 從16浦酒店步行往此餐廳約15分鐘 餐廳內擺放了很多可樂 牛仔肋, 每次在這餐廳必點的食物 --- 脂肪和肉的比較剛剛好, 肉質鮮嫩, 醬料美味 牛脊煲 --- 美味 海鮮焗飯 --- 海鮮非常足料! 有蝦, 青口及臘肉等 由於當時已是2點半, 所有食客都離開了 吃飽飯, 我們在媽閣廟一帶散步 港務局大樓 大樓建於1874年, 舊稱嚤羅兵營, 因大樓原為印度籍警察的營地而得名. 1905年, 大樓改為船政廳(港務局)及水師巡捕所的辦公地點. 其頂部曾設有颱風信號站. 由於地方不敷應用, 港務局遷出, 現時大樓是政府的辦公大樓. 2005年, 大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歷史建議群之一. 媽閣廟, 始建於1488年, 是古時漁民上岸補給, 休息及祈福的地方. 由於已經參觀過很多次, 所以我們今次只在門外經過, 沒有入內參觀 登上主教山, 在山上拍攝澳門旅遊塔及西灣大橋. 這是其中一個我最喜歡的澳門景觀. 主教山是澳門第三高的山崗 西望洋聖堂, 始建於1622年, 原名為卑拿教堂, 卑拿在葡語的意思為位於海邊的山岩. 聖堂經歷多次重修, 而現時的建築建於1935年. 聖堂旁的建築物曾是主教的住所, 所以該山又稱為主教山. 參觀過主教山, 我們乘巴士往關閘. 不遠的距離, 車程卻需要1小時, 因為澳門半島的巴士路線多是在橫街小巷兜來兜去. 辦理了澳門的離境手續, 但未辦理中國的入境手續時所拍的 過關後, 現在已身處珠海. 珠海拱北口岸旁的珠海高鐵站, 據說於2012年12月通車. 在這裡可乘城軌往中山市及廣州市. 通車前, 城軌的終點站在珠海北站. 這車站的開通, 方便了澳門居民前往中山及廣州一帶. 我們到珠海拱北口岸的文華書城買旅遊工具書. 購書後, 本打算往步行街逛逛. 不過到步行街的目的無非是吃小食, 由於擔心晚上沒胃口吃葡國菜, 所以最後打消了這念頭. 購書後, 我們往澳門陸軍俱樂部吃葡國菜. 我們在關閘乘賭場的穿梭巴士往新葡京, 再步行5分鐘就到達俱樂部. 這次, 是我第一次乘賭場的穿梭巴士. 我發覺到澳門旅遊應善用這些車 陸軍俱樂部 菜單 麵包, 很硬, 不過西式餐包應該都是硬的 桌上有很多支刀差. 對於很少吃西餐的我, 對著這些刀差真的被考起. 蔬菜忌廉湯+蟹湯 咖啡 蘋果汁 蘑菇夾餅 (左) 及帶子 (右) 葡式海鮮飯 葡式烤乳豬 (左後) 及非洲雞 (右後). 前面兩塊是薯仔造的食物 甜品 --- 焦糖菠蘿椰子雪糕 西式糕點 (左) 及水果 (右) 晚飯後, 由於實在太飽, 所以從俱樂部步行回酒店, 需時約15分鐘. 圖書館 晚上的新馬路 葡萄牙特色的建築加上燈飾及賀年裝飾, 十分美麗 晚上的議事亭前地 今日在珠海的收穫 --- 4月去大連及瀋陽旅遊用的工具書 以及9月去西藏旅遊的工具書 (本文若有不足之處, 敬希賜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