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的人衷情於傣家村寨,都把其形容是一個個的桃花源。其實不然,花蓮民宿傣村不是另一個世界的理想社會,而是活生生展現在世人面前的美好世界。猛景來最為可貴的是善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依。種類繁多的熱帶植物本已秀麗,藝術品一般的傣家木樓,神秘的小乘佛教,獨特的傣族文化,柔軟和諧的民風習俗,輕盈柔美的服飾舞姿,更是錦上添花,使人陶醉。 初去猛景來的時候,誤聽是“夢景來” 。來到寨門前,看到寨門牌匾上的花蓮民宿推薦“中緬第一寨─猛景來”才明其意。原來“猛景來”是傣語,“猛”是村寨,“景來”是龍的影子。傳說當年天子召樹屯為追趕一只金鹿,來到此地。後來人們發現這裏隱約可以看到一條龍的影子。人們就來到這裏守候天子的到來,可是他們等了很久都沒有蹤影,就索性在這裏建起了村寨。故稱其為“景來”。 穿過寨門亦可親近感受猛景來自然的環境,又可領略神樹、塔林、神泉、花蓮住宿佛寺等佛教文化的莊肅。寨門草坪上聳立著檳榔樹,樹中是一座金光閃閃的佛像,佛像對應著一片金碧輝煌大小不一的塔筍塔林。塔尖直指天穹,頂端系有許多小鈴鐺,叮叮當當的鈴音引人傾聽來自天上的梵音。傳說在公元1082年,傣王召燭拉翁猛景來為表彰101位高僧,特地在這裏建造了101座塔,形成雄偉壯觀的塔群。在幹旱的年代裏,召燭拉翁帶領百官到塔林下、神樹旁整整禱告三天三夜,祈求神靈保佑人民幸福安康,此舉感動了神靈,就將最美的風光、最佳的栽種節令賜予了西雙版納。 我循著花的芳香往寨子裏走,一棵高大的榕樹聳入雲霄,這就是傳說中的菩提神樹。菩提樹也叫榕樹、大青樹,西雙版納熱帶氣候環境裏又多紅嘴榕和小葉榕等品種。菩提樹在傣族人心中很是神聖,有菩提樹的地方亦有村有寨。菩提樹、佛寺、水、木樓和傣女,似乎就是構成傣族村寨的基本票素。菩提樹生長快,盤根錯結,樹幹碩大,枝繁葉茂,枝條細長,好像一位巨神遮蔽著寨子,祈福保佑著寨子裏的每一個人。猛景來的菩提樹大小有十多顆,也許就是在這十多個神靈呵護下才讓猛景來如此祥和、安寧和完美吧。菩提樹上纏繞著密密麻麻的白線,樹腳,環繞堆放著護樹的柴禾,香蠟、粽子、水果等祭祀品整齊擺放,傣家人很是知道對菩提樹的感恩。 與菩提樹輝映的是寨口上的佛寺。這座佛寺屬於典型的傣王宮寺廟建築,花蓮住宿推薦在打洛附近較有名望,東南亞常有僧侶到這裏進行佛事活動。猛景來全村的500餘人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也就是俗界稱為的小乘佛教。這裏的男孩到了六歲的時候都必須剃度出家,在佛寺裏學習傣文、佛教經典、曆史文化,傳承傣族傳統技能,幾年後再還俗進入學校學習。佛寺同時也是傣家人修心養性和超度的聖潔之地,對傣族文化有著重要的精神支撐作用。 寨子裏有多條曲曲彎彎的潔淨小道在假檳榔、芒果、椰子和大王棕樹簇擁下幽麗延伸又相互連接,一道道風景也在之中展現。小道兩側盛開著九裏香、龍舌蘭、炮仗花、五色梅、蟹爪蕉等鮮花,生長著香蕉、楊桃、芒果、火龍果等熱帶水果,既有安逸的養眼環境,還能品嘗美味水果的醇香。造型別致的木樓是猛景來一景,這裏不同於其它的是全都木樓而見不到水泥鋼筋,建築風格也獨具一格,總體看上去與多數傣家吊腳樓一致,但門梯寬大,兩側有軸欄廊簷,面向道路的一邊是三面開放的客廊,也是起居生活的主要地方。木樓四周沒有圍牆和柵欄,獨立在盛開的熱帶苗木和掛滿果實的枝頭。從這樣的建築與規劃布局上可以從中感悟到猛景來人順應氣候又善良純樸、團結和睦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