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個消息說,火災現場的頻率特別高。 什麼詞呢? 那就是“打工人”。 早上好,打工人,"晚安,打工人",這兩個字已經成為現代青年專業人士常打招呼的必要名言。 “工人”的爆發是當代職場身份的狂歡 “打工仔”這個頗有些甚至黑色可以幽默的稱呼他們背後,顯露出自己哪些職場上的變化和區別呢? “工人”的爆發是當代職場身份的狂歡 2018年,領英(LinkedIn)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一個驚人的結果是,工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工齡呈顯著下降趨勢。 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在四年多後被替換,80後跌至3年半,90後跌至19個月,即一年半以上: 95歲以後,他上任僅7個月就選擇辭職,9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更替率為34%。 看起來原來的工作場所更穩定了,現在的年輕人太衝動了。不過,吳曉波之前也做過職場調查,發現90後最關心的是學習和升職、薪水,最後是加班。 這麼看來,對於我們年輕人一般來說,並不是他們不願意去加班,而是自己不想加那些無意義的班。 事實上,如果你的公司經常加班,但實際產出沒有改善,企業家也應該提高警惕。 那你真的要好好想想了。這樣的加班真的有意義有效果嗎? 人們是真的在加班,還是為了作秀而加班,只是在胡鬧? 今天,有許多老闆說,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太難管理,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事實上,如果你不靠近他們,當然,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就像中國領導人自己所說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機遇。 那麼每一代“工人”也有不同的想法。 90後年輕人的思想,在網路浪潮的洗禮下,自我意識已經覺醒,尤其是在職場。 以前需要我們可以經常聽很多人說要做一枚默默發展奉獻的螺絲釘,但是,這樣的觀念在中國今天這個年輕人的群體中已經吃不開了。 成為一個螺絲釘沒關係,但成為一個成長的螺絲釘,自我價值的螺絲釘,這是年輕人更重視,更願意接受的東西。如果你畫大餅,講資歷,訓兒子,那對不起,年輕人可能真的不上菜了。 因為對於他們具有極其的看重兩個詞語。 那就是公平和尊重。 “工人”的爆發是當代職場身份的狂歡 我們先來說說公平。 這個社會世界經濟很難會有絕對的公平,但是,相對的公平問題依然可以廣泛的存在。 比如工作,員工付出勞動來達到目標,企業尊重和認可員工的工資,支付工資,這工資是比較公平的。 員工不僅把工作做好了,還把工作做好了,公司在這個時候還回去是比較公平的。 但是,如果你的員工把一個專案搞黃了,讓公司虧損了,他是你的小舅子,是你的親戚,你可以算了,下次注意。 這對於一個公司的其他企業付出的員工工作來說,那就是一種顯然的不公平。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很多家族企業中隨處可見。 有人覺得,一次,兩次網的開放面並不重要,但公司在其他員工眼中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即公平。沒了公平,也就沒了規矩,沒有了規矩,就意味著我們這家公司企業員工做事,它就沒了那個社會底線。 所以說很多中國的夫妻店、家族企業能活下來,做大的不多,原因就在於,沒有在初期把規矩立好,能夠把人留住。 在一個企業裏,規則比人情更重要,有規則可循,可以保證職場相對公平的底線。相關推薦:近期大火的“打工人”,為什麼會成為梗?“打工仔”的梗火了,比打工人更慘的是服務行業的打工人真正毀掉一個人的是“工人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