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選擇,大家會選擇與朋友,同學,女朋友,家人,還是自己一個踏上旅途呢?相信大家都很難決擇吧!我想這也其實只代表人生不同的階段,在不同階段我們追求不同的東西而已!即使到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對象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經歷! 我又想到一段歌詞,非常切合我現時的階段 「那次得你冒險半夜上山 爭拗中隊友不想撐下去 那時其實嚐盡真正自由 但又感到沒趣 不要緊 山野都有霧燈 頑童亦學乖不敢太勇敢 世上有多少個繽紛樂園 任你行 從何時你也學會不要離群 從何時發覺沒有同伴不行 從何時惋惜蝴蝶困於那桃源 飛多遠有誰會對牠操心 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滿街趕路人 無人理睬如何求生 頑童大了沒那麼笨 可以聚腳於康莊旅途然後同沐浴溫泉 為何在雨傘外獨行」 現在的我還在學習遷就,包容和體諒。希望更多的旅程,能使我進一步成長! 來到維利奇卡鹽礦-Salt Mine 維利奇卡鹽礦位於波蘭克拉科夫附近,是一個從13世紀起就開采的鹽礦,目前已基本停產。鹽礦有327米深,超過300公里長。鹽礦中有房間、禮拜堂、和地下湖泊等,宛如一座地下城市。 1978年,維利奇卡鹽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 維利奇卡鹽礦地下共分九層,其中有長達100餘公里的隧道。其中建有教堂等建築以及許多鹽雕,較著名者有聖金加教堂(St. Kinga's Chapel)。 沿著這些通道一直走,像是沒有盡頭,腳已乏力了T.T 兩邊滿佈鹽,導遊叫我們拔點嘗一嘗,我吃了,你又敢嗎XD 鹽礦裏的地下湖泊!!!!! 聖金加教堂始建於1896年,在礦工雕刻師工作70餘年後,在1963年建成。教堂超過54米長,15-18米寬,10-12米高。教堂的地板上佈滿精美花紋,天花板上有精美吊燈。 教堂內有祭壇和許多神像,其中一尊聖母像有5、6尺高。點擊圖片放大 前波蘭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說一說鹽與波蘭發展的關係吧!從很早的時期起,鹽就是當地的經濟基礎。在古代波蘭地區,鹽可以作為一種支付手段。最初,鹽是通過蒐集鹽滷水並加熱蒸發製得的。究竟幾時開始開採岩鹽並不清楚。很有可能是在打深鹽井時發現了大量的岩鹽,接著使用原始工具的開採就開始了。 當時波蘭的統治者馬上意識到了鹽的價值,這也是為何鹽的開采和分配都被壟斷的原因。他們知道鹽是極其重要的商品,是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在許多地方都要使用鹽,包括醃肉、醃魚、製作黃油、制革,後來也用於製造黑色火藥。在運作克拉科夫鹽業的第一階段,國王被迫求助於商人,因為投資鹽礦需要大量的資金。商人承擔了所有勘探鹽礦的風險,資助挖深隧道,如果這裡面發現了鹽礦,那麼它將為國王所有。君主利用分期付款來掩蓋他的巨大收入,以保證長久的佔有。開挖鹽礦的權力只有一種途徑獲得,就是被任命管理鹽礦。 不僅食品保鮮行業從鹽獲得大量利潤,鹽也成為了政府的一種工具。在14世紀時,鹽產出了國家超過30%的收入。君主利用這些收入賞賜家眷、親屬以及其他各種貴族。鹽礦的收入支撐了朝廷以及其他國內重要人物,以及支付了保護商路的城堡。 1368年,卡西米爾大帝(Casimir the Great)放棄了對鹽礦的專有權,頒布了一道被後來被稱為卡西米爾法令(Statut Kazimierzowski)的法令。這份文件規定了個人與各種工作團體的權利和稅,以及作賬目的規範。成立皇家委員會以檢查地下的挖掘和建築,核查賬目,還有發出指導和指令。 點擊圖片放大 既然是世界文化遺產,那到克拉科夫,當然要到此一遊啦XD 但一踏進,就是一條不歸路,一走便要幾小時!!!!!~ The next station is Jewish concentration camp! 部分資料來自Wikipedia instagram: humphreyx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