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 @hongkongerinus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erinusa 我只有中學程度, 每逢呈遞履歷, 語言一欄會填: Spoken Language: Cantonese (Excellent) Mandarin (Fair) English (Good) 廣東話是母語, 說得流利是理所當然; 國語是以前跟大陸同事溝通得多學回來, 再加上張惠妹及周杰倫的幫助, 日常對話可應付自如; 英語則是個人興趣, 雖然學歷不夠郤有很大求知慾, 以前科技還落後, 只能多看電視的英文臺, 縱是一知半解亦可以追中文字幕, 另一個方法是聽歌學英文, 將不懂的歌詞抄下來查字典, 認識的生字就是這樣逐個儲回來, 之後再報讀幾個夜校課程, 建立了信心後便放膽去找些要接觸外國人的工作, 一於活學活用。 來到美國, 耳濡目染之下英文能力增強了, 不過新語言若不是從年幼開始學, 年紀大了記憶力減退就事倍功半, 幸好現在科技發達, 只要有部上到網的電腦或手機, 想學甚麼都可以, 再無藉口推搪說:「電視字幕太快跟本追不上!」又或是「識聽唔識講...」, 因為只要有心學, 到處都有大量資源, 我有一套方法來不讓自己退步, 包括聽、 說、讀、寫四大元素, 完全免費, 在這裏分享一下: 1. 聽 -> 平日看電視, 先關閉字幕功能, 有聽不明的按rewind多聽幾次 (多謝電視科技), 還是不懂的才開啟字幕找答案 -> 那些心愛的英文歌, 找來歌詞邊聽邊看, 加強聽力之餘對歌曲亦有更深認識, Youtube大神內嵌字幕的music videos便是練習listening的好選擇, 這是其中一首我的最愛。 -> 不想看電視? 不如聽收音機, audio books同樣是個好工具, 無論在開車、做家務或臨睡前當作bedtime story都可以, 網上有各種免費audio books 可供下載或直接收聽, 我推薦圖書館的網站, 有借書證便成, 你在美國借過書的都知道, 找library很方便, “梗有一間喺左近”, 網址在這裏。 2. 說 多和老外傾談, 不要因怕說錯而郤步, 大部份外國人都會體諒我們文法或發音不正確, 能溝通已ok; 我每天都跟老公閒聊, 天南地北甚麼都聊一餐, 當他偶爾吐出一個新生字我便立即叫停:「What did you just say? Spell it out please.」邊說邊學又一好例子, 另外也請他隨時糾正我的讀法, 曾經閙過這笑話: 有天去飲茶吃點心, 叫他試吃雞腳死也不肯, 我笑他不識貨, 花生雞腳湯不知多好喝, 老公聽後目瞪口呆, 說不敢相信我們竟然連陽具都用來煮食, 吓?!! 原來我把peanuts說了像penis, 澄清過後我大聲重覆練習:「penis, peanuts, peanuts, penis ... 」老公笑得人仰馬翻, 連鄰枱的美女(美國女人)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我面皮夠厚不怕醜, 聳聳肩又跟他們一起笑, 哈哈哈! 3. 讀 每天找份閱物來朗讀, 因為逢是語言都要多讀多講才會流利, 若遇到不懂的詞語, 在電腦先用Transover這個免費軟件查解釋, 再將單字或整段文章讀出, 很好用, 以下是示範短片: https://youtu.be/WUPME5RIQzQ?rel=0 4. 寫 我不是上班一族, 很少書信往來, 在這電子世代, 鍵盤已取替了紙筆, 除了平時收發電郵便很少有機會練習寫作, 現在又流行手機用語, 打字越精簡越好, 2day=today, b4=before, hv=have, smh=shake my head, 遲些可能連原來的英文正字都忘記得一乾二淨, 說真的, 有很多生字我已懶得去死記, 因為手機電腦都有自動改正功能, 只輸入幾個字母甚至串錯也不要緊, autocorrect大神一早知我心意, 不消半秒已跳出了一堆有關詞彙讓我挑選, 科技高超至此, 究竟是好是壞? 學習一種新語言要靠動力, 更非一學即會, 我有的是濃厚興趣及生活需要, 只要肯不恥下問、花時間多講多聽, 持之以恆就一定學得懂。If I can do it, you can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