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德州時, 這裏亞洲人之多真的出乎我意料之外, 起碼數到有韓國人、越南人、中國人、台灣人和香港人等等, 以我所見, 在這裏的上一代華人, 多數是早期移民或做生意的, 他們的子女很多都是 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 就算在家中能說一些中文, 其他方面都已經很洋化, 加上有很多亞裔年輕人喜歡來 Texas 讀大學, 所以黃皮膚到處可見。 我身邊的唐人不多, 首個香港人都是在餐㕔因搭訕而認識的, 沒騙你, 我臉皮夠厚, 那天聽到她在鄰枱大聲講電話, 說的全是很地道的港式廣東話, 收線後便跟她聊起來, 他鄉遇故知, 很容易便可以打開話匣子; 而經由她, 我也交多了一些香港友; 但可能德州並非移民熱點, 香港人較少, 反而來自中國及台灣的較多, 如何去分辨中、港、台同胞? 我有自己的一套: 如果會說流利廣東話的, 可能是中國人或是香港人; 如果會說流利國語的, 可能是中國人或台灣人; 如是者, 能說流利國、粵語的, 通常都是國內來的; 這方法準不準? 都有六、七成啦! 畢竟能操不同語言的人多的是, 這只不過是我在平時 people watch 得來的結果, 真的想知的話, 直接問好了。 我曾在 gym 分別被三個女仕問過:「Where do you come from ?」, 第一個是台灣人, 閒談幾句後就問我有否上班, 原來她是 Nu Skin 的推銷員想招攬下線, 這個在香港浮沉了多年的牌子, 德州現在都還有 "黨員", 佩服佩服, 但 sorry, 無興趣; 第二位是越南人, 得悉我不是同鄉, 她的英文亦說得頗吃力, 我們聊不了幾句便說再見; 最後的一位又是台灣人, 當她一知道我是香港人後, 似乎有點失望, 寒喧幾句後便返回她那「四朵金花」般的台灣舞蹈組那邊大講閩南語。 其實大家活在同一個社區, 也沒必要去分語言種族, 惟我察覺到一個怪現象, 就是在這裏工作的唐人, 他們對說英語的亞洲人, 招呼似乎好一點, 這個是我的親身經歷: 話說有朝早我去亞洲超市買早點, 那裏工作的四位唐人女工, 不理越來越多人排長龍等買食物, 只顧埋首將油炸鬼逐一打包, 我相信應該是之前有一張大單吧, 但四個人之中, 是否起碼可以撥一位出來應付在堆積的人龍呢? 排在首位的是一個中國婆婆及手拖的孫子, 見她一臉無奈, 我排第二, 便挺身而出, 禮貌地 (我重申, 是很有禮貌地) 對那位就站在我們面前的阿姐說:「唔該, 唔該!」(我是常客, 知道她會說流利廣東話及國語=70%是國內人), 阿姐望一望那婆婆, 以為是她在叫, 然後郤好像什麼也沒聽見地繼續包她的油炸鬼, 我有點火, 但再試一次吧, 今次大聲一點:「阿姐, 唔該, 唔該!」, 她還是低頭不回應; 我於是轉用英文:「Excuse me, we're ready to order!」, 就這樣, 同一位阿姐就立刻走過來問我:「Yes, what you like?」我指一指前面說:「She's here first.」她就沒好氣地轉身嚷:「阿婆, 要咩呀?」I was like, WTF? 回去跟一個 ABC 同事談起, 她也說有一次在國內 Trade Show 問價, 用普通話對答時得到的報價奇高, 但當她轉用英文後, 問來的價錢就合理得多了, 那些推銷員會先問她會否說中文, 我同事便扮作會聽不會講, 跟住就會得到很好的招待, 你說是否很奇怪? 那是什麼心態? 我不明白, 請問你明嗎? Instagram: @hongkongerinus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erin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