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茉莉花革命的新時代 義務隊長:Areas 隨團攝影師:Areas 不詣阿拉伯語和法語的我們,昨日在機場折騰了一整天,才安排到電話卡。酒店方面,突尼斯不少酒店都嚴重爆滿,幸好世界社會論壇義工協助我們,終找到在某小社區的公寓裡宿一宵。 突尼斯大學生Hedi開著一輛標致小車,載我們到公寓附近。沿途看到的車很多,樓房很少高過六七層,有點南歐的style。我們的公寓有兩層,已經算很高。 安頓好後,Hedi帶我們到一間聲稱賣突尼斯菜式的快餐店食晚餐。在這伊斯蘭國家裡,不少菜式都是菜+雞+麪包的配搭。 Hedi說,在茉莉花革命前、仍是獨裁者本.阿里 (Zine el-Abidine Ben Ali) 專政的時候,突尼西亞人的言論和出版自由都有很大限制,反對黨都被拉入監獄,所以也就不存在反對聲音。至於選舉每一次都有舞弊的情況,使本.阿里主政了足足23年。 2011年茉莉花革命,本.阿里被民眾推翻流亡海外,突尼西亞社會開始走上民主與憲政之路,解除報禁與黨禁,之後的選舉都是有秩序公平地進行。 然而,政治改革並沒有改變突尼西亞的高失業率和經濟;有人說,這會使伊斯蘭極端主義在當地抬頭。不過Hedi說,由於年輕一代極受法國、南歐文化影響,不少年輕人都已經沒有信奉伊斯蘭教,當地也未有實行嚴格的伊斯蘭教法。Hedi續指,突尼西亞仍是安全的國家,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是每個突尼西亞公民的敵人。 修讀當地大學資訊管理系的Hedi又說,在突尼西亞讀大學幾乎是免費的。 突尼西亞從法國獨立出來後,第一任獨裁者總統布爾謝巴(Habib Bourguiba)上任後宣佈:「所有突尼西亞人都應該要上大學。」所以只要成績達標,當地青年就可以接受免費的高等教育,每年只須付將五十歐元的雜費。 現在是突尼斯的早上,下午我們將會到上星期發生恐怖襲擊的巴杜博物館,參與世界社會論壇開幕遊行。 今天來到小鎮所有建築外牆都漆上白色,加上藍色門窗,再揉合原有阿拉伯與地中海希臘式風格,形成一條獨特的風景線。 只用藍白兩色,是因為當地居民都喜歡大海,這兩色在突尼西亞亦代表著和平與安定。 1910年代,三位畫家在 Sidi Bou Said進行了一系列創作,以藍白房子和地中海為主題,令小鎮聲名大噪。 沿岸涼風吹開這扇藍窗,畫面都因你更發亮。 從沒想過,二十歲的春天,我們會在地中海邊度過。藍色與白色,是最美麗的組合。 回程時,本想到迦太基參觀,但因入場費太貴作罷,卻被我們遇上了一片菊花草原,羊兒就在一角吃著草,旅伴還抓住了牧羊人合照。 那是一個美麗的春天。 More Pla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