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想天開執筆之時,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年有多的時間,改變了世界和每一個人的生活。 每天生活在這小城市,在持續的防疫措施之下,好像不知可日才能恢復正常, 你可有曾經對未來感到迷惘?活在當下每天我們可能會給不同的事情佔據:要完成各式各樣的功課、「碌IG」、玩遊戲做任務等等。有時候,當辛苦工作或讀書後卻沒有得到相對的回報,久而久之對生活就容易產生倦怠感。根據微軟在加拿大的一項調查,近八成的青少年當百無聊賴的時候會傾向玩手機,長遠這個習慣更會令專注力和思考力下降,只沉醉於當下一時的快感,揮霍時間。而迷失在網上或虛擬遊戲世界,容易讓人忘記了自己的長遠目標。短期思維的社會風氣在「長思短想」一書中,作者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探討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如何運用長期思考,為自己和世界締造更好的未來。他指出,我們日常的思考中,約8成是關於當日或隔日,只有14%是超過一年,6%是預想未來十年。其實,人的大腦是絕對有能力進行長期思考與計劃未來。我們能計劃下個月的假期,有能力設計出不同方便生活的工具。人類如果沒有長期思考能力,當初便不可能由平房建築到高樓大廈,甚至探索太空。只是現今社會的主要論述強調短期思維,人類行事的主要動機就是爲了即刻的獎勵和即刻的享受,令到社會風氣變到愈來愈短視近利。消費文化中的短期思維,就是透過不同的消費,去滿足我們的短期慾望。例如清貨大減價時去瘋狂搶購、不斷吃不太健康的「邪惡」食物,這正正是消費中的短期思維。理財中的長期思維無論人生想達到甚麼、想做甚麼,都需要穩定理財。消費享樂的一刻,當然是快樂無比。但玩樂過後,往往要為自己財務負責。加上時下有部份人利用信用卡分期或借貸,先洗未來錢去享樂消費,更是得不償失。隨著我們年紀越來越大,理財的重要性就愈來愈大!面對一些長遠目標如結婚、生育、建立家庭,每一項都是和錢有著大大的關係。要有良好的理財計劃,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培養。訓練自己在理財中也要有長期思維,多思考和為自己訂立長期理財目標,去抵抗短期思維行為如「衝動消費」。若然要理財成功的話,第一步便是計劃消費,為生活的收入作良好的預算,透過記帳或不同的理財工作,清楚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裡,並針對這些花費作出改變,才能達致理財的目標。時間巨輪永遠向前,是不會停下,存在不止是為了明天而活著,而是為更遠的將來,成就更大的目標。著眼未來,此時此刻,你又有甚麼目標呢?參考文章:KRZNARIC, R.O.M.A.N.(2021). Good ancestor: A radical prescription for long-term thinking. EXPERIMENT LLC.You Now Have a Shorter Attention Span Than a Goldfish https://time.com/3858309/attention-spans-goldfish/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