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病了,相信沒有三年也要八載才能修復,地球人仍然要繼續被迫適應在疫情大流行下生活上的限制。從地球回到香港,半年過後,疫情稍為穩定,在「疫戰」中所延伸的連鎖反應連綿不斷地影響各行各業及各種經濟活動,「封關」兩年,港人無法外遊,航空業、旅遊業被衝擊得體無完膚,伴隨著的失業、減薪、凍薪也在所難免。要在逆境下靈活變通始終是香港人強項,既然外地遊客近乎絕跡,倒不如轉攻本地市場,一解港人「鄉愁」,「Staycation」亦由此而誕生。「Staycation」一詞由「Stay」與「Vacation」合成,又稱為「Stay-at-home vacation」,含有在家度假意思。旅遊平台「Klook」進行了一個《香港人歎Staycation新常態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受訪的香港人曾在過去半年有去過Staycation,當中有五成人更去過三次或以上。Staycation熱潮不僅侷限年輕人市場,亦深受一家大細歡迎,滿足「度假」樂趣。另外,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數字,疫情後香港酒店的數量不跌反升,種種數據反映本地遊及Staycation的發展反應良好,藉維持業界持續性及現金流,有助市場復甦,也為酒店業打了一支「抗疫針」。既然Staycation深受港人歡迎,所有香港酒店必會各出奇謀,推出各式各樣的優惠以作招來,例如以房間價格、餐飲、裝潢格調、海景、配套設施、地點等,甚至月租優惠作為賣點。再者, Staycation也曲線帶動不少周邊工作及生意往來機遇,為數不少的YouTuber會經酒店邀請,拍攝Vlog(影片網誌)推介心水,藉此主攻年青人市場,取代傳統的旅行社中介化,也為酒店省下不必要費用;競爭大,酒店自然要用噱頭吸客,如任食龍蝦、地中海風情菜式或日本直送吞拿魚等。作為消費者,眼見多如天上繁星的Staycation 種類,除了要留意上文提到的個人喜好與配套服務符合心水與否之外,在付款前請保障一下自己,留意當中會否有一些隱藏條款,例如餐券使用期限、限制等;有沒有誤導性遺漏,例如價目指引;同時注意勿過份「羊群心理」,因爲事實上有很多名牌酒店服務強差人意,所以建議做多點資訊收集,或者參考網上評論,避免盲目「跟風」。正當人人都想Staycation時,不妨稍為花一丁點點時間去想一想此舉所帶來的迷思。Staycation中得到的,當然是良辰美景,佳餚靚酒與顯赫裝潢,華麗轉身過後,背後所帶出意義亦十分重要。它是否提供了一個相處的時間給你的家人或你重視的人?我們有捉緊這個時間與機會去感受嗎?平時欠缺這種相處時間與空間嗎?一定要Staycation才能體會嗎?你可能會反問一句:「Staycation使唔使諗咁多呀?」,順帶一提,小弟孤家寡人,從沒有試過Staycation,未能徹底明白是否能一解「鄉愁」,「過癮」之處也未能體會。我並不是唱反調,只是我們花錢去Staycation也要花得「值」!「值」的意思除了滿足於享受實在的設施及美食外,也好好珍惜心靈上的相聚一刻,盼望大家在完結每次Staycation後,不要只「走先啦、係咁先啦,下次再玩啦!」,當作假日優閒之選外,也能為彼此關係上建立美好時光。如閣下因財務壓力受到情緒困擾,可聯絡本中心之免費諮詢專線 6687 2389,我們的理財社工將樂意給予協助。欲獲取更多有關理財教育的資訊,歡迎訂閱本中心電子版理財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