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些孩子的家長在發愁:“我的孩子都3、4歲了,怎麼視力還是不到1.0啊?是不是有弱視啊?要不要配眼鏡啊?”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夠讓這些父母簡要瞭解孩子出生後,視力發育的過程,消除他們的顧慮。以及及時發現問題,儘早開始挽救治療。 人類視力的發育可分以下幾階段: 一歲 一歲左右,幼兒的視力進一步發展。眼、耳、手、身體的協調更自然。此時視力約為0.2至0.3。一歲之前的視力為進展迅速的“可塑期”,若視線被遮住,比如先天性白內障、上眼瞼下垂等,不及時治療,則視力將無法繼續發育,甚至退化,導致不可逆的弱視。 2至4歲 此時的兒童喜歡看圖片、畫畫、塗鴉,帶有圖片的故事常能吸引兒童的專注,因為此時的孩子眼睛都處在輕度的遠視離焦狀態,所以三歲兒童的正常視力只有0.6左右,四歲時的正常視力為0.8左右,但是有的兒童視力會好於平均水準。三歲時,眼球立體視覺、融合功能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5至7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正常視力應該達到1.0左右了,若無法達到正常視力,就要及時查出原因。看看是不是有近視、較高度的遠視、斜視等等。若發現配戴矯正眼鏡後,視力仍低於0.8,則可能已經患有弱視。但是此年齡階段通過各種治療措施,弱視尚有“補救”的機會。 8至9歲 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視力發育已基本完成,不會再有大的波動。若此時才發現有弱視或沒有雙眼單視、缺乏立體感的視覺,則矯正的機會就不大了,視力與視覺品質的治療預後都不會太樂觀。弱視是一種表面看不出來的眼病,它與孩子長期只用一只眼看東西或兩眼都不能清晰的看物體有關。久而久之,一眼或雙眼因不能正常使用而視力低下,長期下去將無法矯正。 家長如何辨別小孩弱視 由於弱視的孩子一般無特殊症狀,父母應注意觀察孩子的一些異常表現,如: 1、有無斜視。 2、看書看電視時,是否歪頭、偏臉。 3、看東西是否很近。 4、在陽光下是否閉上一只眼睛。 如果發現異常,就要帶孩子到眼科散瞳確診。 弱視不僅使視力下降,還會形成立體盲。所以,一定要抓住治療弱視的較好時期為孩子治療。 提醒:避免終身“視力殘障” 關健是早治療 防止弱視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學齡前兒童應儘早安排幾次視力檢查和快速專門的眼科檢查。弱視治療的較好年齡是3歲~6歲,如果12歲前不能及時、有效治療,則會造成終身“視力殘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