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雖說是個地少人多的地方,但卻真正稱得上寸土寸金,金融、奢侈品、服務業等十分發達,帶有濃厚的國際化色彩。當地的企業也不例外,無論是大名鼎鼎的跨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與國際接軌。 那麼初來乍到的職場新人,要如何融入如此高大上的香港職場呢? 小編為大家搜羅了一些“過來人”的建議,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但卻對你的成長很有幫助。 1. 除了粵語之外,至少還要掌握英語和普通話 在香港大部分場合人們都會以粵語作為交流語言,面試也不例外。但要知道,老闆就是再有空也不至於把時間浪費在面試不相干的人身上。除非你是廣州人,否則沒人期望你粵語講得跟native speaker一樣。只要能聽得懂粵語,願意開口講,能夠交流就好。 既然粵語無法成為面試時候的賣點,那麼英語和普通話就勢必需要變為你的優勢。縱然香港最常用的語言為粵語,但只要英語好絕對可以走遍天下。 由於香港受長期殖民影響,本土人的英語港味濃厚,因此很多老闆反而看重部分內地美劇党們的純正口音。身邊有很多求職成功的朋友,都以其流利的英語備受青睞。而全英語的工作環境和國際化的市場,又進一步促進其語言專長和職業發展。 同時,標準普通話及大陸背景也自有其商機。隨著中港融合不斷深化,越來越多香港公司把市場轉向了內地。然而,眼下香港社會中流砥柱人士,不少屬於港式第二次嬰兒潮一代,他們出生于香港,成長於殖民時期,對大陸文化及普通話瞭解甚少。 於是在不少中港的商業合作上,他們都需要精通普通話人才的輔助,這點在很多小公司內體現更為明顯。流利的普通話,將成為你不可替代且至關重要的增值技能。 2. 擺正姿態 自己撕下標籤 從斬關過將到簽約,之後就要面對港式工作環境的挑戰。多數港人在職場上較為禮貌、注重規矩,言語並不會越界。其實這樣已經提供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只要保持善意、不要固步自封,保持開放心態即可。 即使每間公司環境有異,為了保持團隊合作的工作效率,總體上香港職場還是較奉行積極的溝通文化。比起私下交流,多數人較為習慣 Put everything out on the table,小編儘管把它翻譯為“有話直說”吧。 遇到問題商討,表達意見之時,並不建議保持沉默。注意言辭,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才能真正體現出個人對於團隊的貢獻,畢竟,大部分老闆看中的始終是個人能力和工作成效。 3. 主動融入 良好第一印象 新人初到公司,部門領導就讓會讓同事把全公司的人都認識了一遍,告訴你每個人叫什麼,負責哪方面工作。雖然一圈下來,可能我們幾乎一個人的名字也記不住,但是這個“熟悉”的程式仍然至關重要,好處多多。 打過招呼就算是“臉熟”了,以後在樓道裡,電梯間,洗手間再遇到,就可以自然地和大家打招呼,避免了打照面而不說話的尷尬。 以後工作中如果需要找其它部門的人幫忙,知道該去找誰。 如果不主動介紹自己,老員工可能會覺得你沒禮貌、不尊重人家,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所以新入職的朋友們,如果你們的領導沒想得這麼周到,你一定要在入職第一天主動去向所有人介紹自己,這樣以後才不會尷尬和孤立。 Helpbe為你搜羅業界精選資訊,提供各種訊息交流,快來下載體驗吧~ IOS下載地址 安卓下載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