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轉變思想成新建本科最大難題 重慶文理學院院長孫澤平認為,我國的高等學校可以分為學術型大學、應用型本科高校和職業技術高校三大類。“這三類高校的學生就業境遇相去甚遠,985大學等學術型大學的畢業生依舊是市場上的香餑餑;近年來,職業院校的學生也備受青睞;相比之下,就業難在應用型本科高校表現得更為突出。” 學校提供教育的同時,我們往往忽視了學校是否具備一所學校所與之相符的資格,學校資格是與之相匹配的師資力量教育資源,如果最基本的達不到,孩子的學習便更難的得到保障,靠線下家長所報的各類補習班來彌補,剝奪了孩子的更多時間,也花去了家長的大量金錢,教育的倆大環境無非是家庭和學習環境即學校,無法保證前者但我們更該加強後者,將師資資源分配到位,同時教育介護也是重要的一點,看似無人問津的問題在得到重視後將防禦掉大量隱患。 “所謂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是指1999年高校擴招之後,新‘升本’的300多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他說,“這些院校承擔了60%以上的本科招生任務,從數量上看,是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力軍。” 在他看來,這些學校多數位於地市州,遠離省會城市,辦學經費不足、師資缺乏,自身條件與成熟本科院校有較大差距,“更根本的問題在於,這類居於學術型大學和職業技術高校之間的‘中間類型高校’,學校不願意放棄精英教育思維,‘依著葫蘆畫瓢’,照抄照搬老本科模式,沒有按照大眾化高等教育規律去辦學。” “實踐已經證明,這類院校簡單模仿成熟大學的發展模式行不通,盲目墨守,原有發展思路也通不了。”他說,新建本科院校如何避免辦學定位攀高、趨同的誤區,確定好自己的邊界科學定位,是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症結。 孫澤平認為,這類高校與辦學曆史悠久、專業發展成熟、服務對象穩定、社會普遍認同的成熟大學相比,必須錯位發展,找准自己成長的特殊領域;與高職院校培養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技能型人才的定位相比,必須差別競爭。 如今是個安穩平和的年代,讀書成為孩子們的宿命是壓力也是一種幸運,學前教育更是提前打開更多孩子的思維,讓他們年紀輕輕看的更遠更高,新老舊輩也沒落下力爭上游,雖然這樣環境競爭壓力大,但是國家人才輩出,生活的根本才能提升。 “應用型本科高校有三個關鍵詞:地方性、應用型和本科高校,”他說,其根本目標,應該界定為培養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思想能力、適合地方經濟建設所需的應用型人才。 他認為,與此相對,這類學校應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盡可能“專業對接產業”。 “傳統本科教育是以學科體系的嚴密和完整來設置課程的,強調‘寬口徑、厚基礎’,”他表示,“這樣的培養方案並不適合今天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根據學生的就業崗位、就業目標所需要的崗位核心能力來設置學校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