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同事喜歡一有假期就離開香港,四處旅遊。他們大多仍為能多了解世界,是一件樂事。 這我同意,了解世界一定不會是壞事。不論你的目的是了解世界各國的國情、風土人情、地理歷史或是人文文化。只是被一些近年在網上大肆宣掦了的到外闖心態影響了,而卻沒有深思就並非好事。 曾看過一個比喻:「世界就如一本書,而各個地方就是組成的每一頁紙。」也許,就算是一個旅遊為業的人也未必能將整個世界都徹底遊遍。而我,覺得世界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書櫃,每個國家是書櫃裡的一個分隔,每個地方才是分隔裡的一本書。 每當我們遊歷了一個地方,其實是讀了書裡的一部份,從而了解了那個分隔是屬於那種類型的書。可是,除非真的立著不動,靜心閱讀一本書好幾年,不然你一定不能速讀完一本書,從而真的了解。 我喜歡各國的文化,也喜歡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然而,生於香港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我們有自己的文化,也依附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裡,但是在現當代文化、文學世界而言,我們又是中國有著明顯的分野。 撇開文化這大課題不論,就是香港的風土人情,其實很多朋友都不懂,也沒有認真去了解。這是我覺得可惜的。 要去了解世界之大,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渺小。知道得越多,就會明白自己知道的越少。所以,我覺得在向外闖的同時,我們還是有必要去先看看自己的家有著的東西。 就拿風景來作例子,朋友去完台南回來,說看到這、看到哪,好不興奮。我卻覺得他所驚訝的農村風光並非在香港找不到。他從來沒想過的,其實在香港也有。 有時候,看到遊客和台灣的一些攝影人拍下了香港的一些風光再貼在網絡上,發覺遊客比起我們更能了解香港的可愛處、香港值得探索的地方,這豈不讓我們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感到汗顏? 也許是別處的月光特別圓。在外國搭數小時車是等閒,在香港搭個多小時車程去郊外竟是「辛苦」,這其實是錯過了很多香港大自然的美景。 我不是說要對自己的香港也真的完全了解才去別處,但喜歡向外多認識別個地方的文化的同時,但至少我們也要對自己的地方有基本的了解。 在世界這個書櫃裡,我們如果只是望著隔壁的書籍,卻忽略了眼前的美景,豈不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