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時間越久,密碼的長度也越長。 筆者用的密碼沒有太多套,老實說幾乎所有電郵都是用同一套基礎的,這當然算不得上安全,充其量因為我的密碼是利用了最後一至兩個位的作為變項,所以還是在測試用評為「高強度」的密碼。 記得這個密碼的本體是由第一次上網時開始的。那時候服務供應商會提供了一套6個位的密碼,加上家人上大學的另一組。後來互聯網開始普及,有一些服務供應商指定密碼的長度在8個位或以上,於是兩套密碼就開始融合,是第一套6位加上第二套的頭2位。 又過了好幾年,密碼的要求隨了長度,還開始了數字+英文,甚至還得加上大小楷及符號。於是一套我將兩套原始的6位密碼合拼,加上符號及將部份英文轉成大楷,一套幾乎20個位卻又不會忘記的密碼就這樣誕生了。 現在,就是越到不同的銀行或是服務供應商對於密碼有不同的要求,我也是基於這套密碼進行加長減短的。要求一定長度固然合理,但也有越過一些要求要在8位或9位,或是不能使用符號或數字的,這就真的很令人費解。 我對密碼有的是一份感情。除了不會因為忘記密碼,也因為它與我一起成長。由昔日讀書求學時,簡簡單單的打一封電郵、看看新聞組的資訊,到寬頻普及,下載大型檔案與討論區的出現。這密碼見證了我一個又一個的時代,由不同的服務供應商到不同的電郵、不同的Blog...... 我不知會不會有一天,將這個用了十多年的密碼廢棄,還是繼續讓它成長下去。也不知會不會有一天,我也會得了腦退化症,然後忘了這一套幾乎是等於我網齡的密碼。 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我遇到一些事情而失憶,而這失憶又會否讓我連這個密碼也忘掉。記得之前讀過一些文章,說有好些人雖然患了失憶症,連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人和子女也忘了,但是當他們將雙手放到鍵盤上時,他們就會無意識的將密碼打了出來,登入了屬於自己的電郵。 當然,密碼已經不是我們唯一能登入的憑證。看看我的手提電腦,原來我用以登入系統的方式已經轉變成了指紋,不經不覺已經實行了快將8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