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浮山、三聖、鯉魚門......都是食海鮮的熱點。每個地方都菜館林立,競爭激烈。 流浮山說大不大,但海鮮菜館林立。這次去的是位於巷街中段的海灣酒家。 海灣酒家的裝璜古式,帶點七八十年代風味。洗得已經發白的檯布,全木製BB椅、放熟客未飲完的酒的木櫃,小階磚砌成的牆......彷彿是回到了很久以前的時空。 有道是:「欲嚐海上鮮,莫惜腰間錢」,到這類海鮮熱點要麼本身是來料加工,店家只收油水錢,要麼你本身是熟客介紹。不然,筆者敢說的確是斬到「一頸血」的。 先上了「魚飯」。這菜式一出,立即吸來了數檯食客詢問老闆這是甚麼。這看來平平無奇的,用一片生菜掩蓋的原條魶魚,就是要預先預訂的,以鮮味為主的潮州菜。做法據聞以前是用海水蒸的,以作較長時間的保存。現在多數原條不打鱗,用鹽水蒸至全熟再冷卻、用鹽脫水。吃時揭開魚皮,因沒有打鱗關係,魚皮就像一塊蓋掩著,內裡魚肉又白又鮮,完全不用調味。 以鮮味為主的 花竹蝦肉質不比龍蝦遜色,而且這排並非龍蝦時令,這道鼓油王花竹蝦,味道濃烈,蝦殼香脆而且可一拼吃。 這道菜坊間也較常見,蒜蓉粉絲蒸帶子,帶子是手掌咁大,靠鼓油帶出味道,不過不失。 奄仔蟹,又一訂貨才有的菜式,不沾紅醋,單靠清蒸,味道很霸道,吃後彷彿有一鼓香氣在口腔裡久久不散。 再來幾道小炒及炒飯。其中鼓椒蟶子王特別出色,比成人食指還要長很多的蟶子皇吸收了鼓椒吸道,與常見蒜蓉炮製各有千秋。 上星期友人在Whatsapp群組裡說到流浮山吃海鮮,不消數分鐘就收到少年廚神過世的消息。席間友人都不禁覺得唏噓。雖然這次我們沒有光顧歡樂樓,但還是希望他們能繼續支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