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去馬屎埔了。一個曾令我驚艷的地方。一直有留意報導但幫不上忙,終於抽到時間來了解一下。 大部份農地都被荒廢了,長了高高的野草,圍了一個又一個的鐵絲網,不准內進。當年舉行音樂節和Art jamming的空地沒了。村裡目前仍有約100戶人家居住(最高峰期是700戶),村口仍有馬寶社區農場的小市集,但原本開闊的田野彷彿坐困愁城,縱然天空極藍也驅散不了地產商步步推進的壓逼感。 近日地產商沒有出動,早陣子馬寶寶在守的就是村口右邊的田,即是馬寶寶社區農場負責人區晞旻(Becky)的家田。推土機無情一推,就把區家70年來代代相傳的家田摧毀了。一輪拉鋸過後,暫時是陷入膠著狀態(按:5月23日早上恆基又再派人收地)。 馬屎埔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依我粗疏的理解(如果沒有錯的話),事實是: 1. 恆基的確是買了地 2. 恆基於90年代起用各種方法收地,然後丟空土地,目的是令其時居住的村民自動離開 3. 政府90年代收回1/3的馬屎埔村,有部份土地起了公屋,部份村民被安排上樓或獲得賠償;有些土地高價賣給地產商 4.政府無法例監管,地產商只要買夠4萬呎農地,即可「原址換地」。所謂「原址換地」,是指「改變工地用途」;而所謂「東北發展」,顯然即是起樓 5. 馬屎埔現有非原居民,即多年來也是租地耕作的農夫,向恆基提出繼續租地耕作,但被拒絕,恆基寧可丟空土地至荒廢,目的是令現時居住的村民自動離開 再簡單一點的理解,就是電影《阿凡達》的故事。我相信稍為有人性一點的人,都不會覺得潘朵拉星人沒有被逼迫,而他們群起反抗是錯的。 關於上述幾點,我覺得最多人會問的是: 1. 如果村民這麼愛自己的家,當初又把地賣出去? 2. 既然地產商擁有土地,不是做甚麼也可以嗎? 3. 村民不走,是否只是為了要更多賠償? 導賞團開始之前,甚至有位女士說:村民不走,如果遲些賠償增加,就會轉嫁到納稅人身上;而且他們住那麼大地方,對住劏房的人公平嗎? 對於第一個問題,當然不排除以往有人為了錢就自願把農地賣給地產商(有丁權的人也不是一直在套丁賺錢嗎?),但90年代恆基是如何收地的呢?除了荒廢農地、還有在東北發展落實前已威嚇村民等等,都是值得商榷的。 問題二,馬寶寶的「妹仔」Zoey解釋得很好:「農地必須農用。不應隨便改變土地用途,農地、商業、休憩用地,本來就是由政府劃定的。如生態保育區南生圍,都可以因為地產商買了而建別墅,發展所賺的錢也不過是入大地上產商的袋口,無助改善貧富懸殊。」的確,如果因為有地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根本就沒有urban planning的必要。如果你認同日本、歐洲的城市規劃較好,你就不能說農地沒有存在價值。 問題三,馬寶寶現有5位全職農夫,他們都自給自足;另有其他村民都有辛勤耕作。馬寶寶的另一成員卓佳佳直指香港整體環境對農夫極度不友善,「如果你要找一些貪錢(賠償)的人,在這裡你不會找到。」反正我是信了。你真的認為踏實的農夫會比賺到盡的地產商更奸更貪財嗎? 至於那位女士讓我眼都突的意見,繼續借用佳佳的話,「城規會會員全由政府委任;四萬呎原址換地是地政總暑的行政指令,可以繞過立法會,跳過公眾監察,地產商買夠地就可用來起樓。」原址換地讓我想起了活化工廈,讓大業主不用補地價就可改變土地用途,翻新後變甲級商廈收貴租。社會的不公,政府似乎沒有好好面對和改善,甚至明顯是向地產商傾斜的。 Zoey明白是有建屋的必要,但要起基層可以負擔的房屋,如公屋或居屋。政府有不少大而無當的土地,如粉嶺高球場,面積大如整個荃灣,使用率其低。還有一些因政府監管不力而被破壞的農地,應率先用來發展房屋,而不是再破壞現正有人居住和耕作的土地。她指政府可效法外國設立空置稅,防止有人買了地而不使用,浪費資源;懲罰需具有阻嚇性,不是罰小錢了事。 此外,政府又稱有4,000多萬呎的土儲,而那些土地收在那裡?土城問題、房屋問題久久不能解決,是不能,抑或不為? 本人愚見,馬屎埔這事並非個別事件,而是和東北發展、香港未來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關係。當然很多人認為這村很小,不關他們的事。但事實上這正正是香港社會現時的縮影。不同領域、不同人也同時被壓迫,財雄勢大的就聲大大,有誰為弱勢發聲?發了聲,政府和大眾又聽見嗎? 而我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就是明明自己都是被壓迫的一群,卻擁護高牆,甚或壓迫其他雞蛋。請問這是甚麼心態? 馬寶寶一直強調的是「城郊共存」,例如把城市的廚餘變成農地的堆肥,是環保的方法,收成也是兩邊可享。無奈不少人被誤導農田和大廈是有你無我,以為東北鄉村是土地供應不足的原因。稍為有出過國的人都知道,作為一個城市,香港的吸引力已經所剩無幾,難道要把真正漂亮的大自然連根拔起後,才起個紀念館憑弔?別這麼噁心吧。 非常感謝你花了這麼多時間看完這篇文,如果這有助你了解馬屎埔的實際情況,請務必把這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只我能做這樣的小事,謝謝你的幫忙,感激! 那麼,以下是我寫於5年前,第一次去馬屎埔驚為天人的感覺,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讀: *** 馬屎埔遊記 2011年5月3日 13:08 香港人喜歡日本不是沒有原因的。對於流著強國血統的香港人來說,日本人簡直是個來自未來的優生民族。他們有文化、有品味、有禮貌。他們的城市井然有序,他們行事一絲不苛。然而這個社會壓力極大,供樓要供三代的地方,卻是一個有名的自殺大國。雖然是這樣,日本依然有很多令人喜愛的地方,例如她對本土農作物的自豪,對農夫的尊重。如果你曾經試過在日本買生果,都可能會發現盒上貼了一張label,告訴你生果的產地和農夫的名字。在這高度建制化的地方,近年又有辣妹帶起了耕作的潮流,使農耕成了潮人玩意。 落後日本二、三十年不等的香港,沉醉在一片浮光掠影的歌舞昇平中。可幸,有些人卻行前了不少,注意到香港的耕地問題。位於粉嶺的馬屎埔,被地產商以「拿渣」手段收地, 故事跟菜園村差不多。但有別於菜園村,馬屎埔其實早年已被地產商侵吞了一半,而那裡的農地也比較多。餘下的一半, 即現在的馬屎埔村,有不少房屋被地產商蓄意破壞,為的是令村落變荒蕪,逼使不願離家的村民早日搬走。 馬屎埔村的綠地面積頗大,植物種類繁多,驟眼看猶如森林。叫我最驚訝的是,那裡耕地的壯觀。原來香港有這樣的地方!如果能在這裡好好耕種,大概可以減少輸入強國精心研製的毒X毒X。馬屎埔村的農作物有生菜、通菜、蕃茄、粟米、四季豆、甘筍、紅菜頭等。我和友人去掘可以收成的甘筍,動作必須很小心,否則拔去突出泥出的葉,甘筍卻陷在泥土內。陽光照在背上,汗水流到面上,泥土跑進指甲,感覺多麼實在。 我還聽說,村內一位婆婆,以二千五百元把房子租給幾個年輕人。二千五百元!今時今日,租到入天水圍都要成皮野啦!真係抵到喊!仲要包埋幾萬呎全天然花園! 香港人在底是為了甚麼要用四十年花樣年華,去換一疊樓呢?日本人供數供三代,供完好歹也是獨立屋一間。可是香港的「豪宅」…樓高數十, 一層八伙,密不透風。外裝略嫌浮誇,完全正中暴發強國渴望紫醉金迷的下懷,還不如去大富豪? (按:經營28年、位於尖沙咀的大富豪夜總會已於2012年結業) *** -–Loklam 圖/Loklam ——————————————————- 歡迎 Like & Share, 和參觀以下頻道 Facebook: Because of Journey 不如去呢度 Youtube: Because of Journey 不如去呢度 Loklam’s Blog: oh-ho-deseper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