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起” 覓食”有兩個意思, 可以是說是”尋找食物”, 亦可以說是”尋找伴侶”. 在香港, 找價錢合理又好味道的食物很容易; 至於要找合適的伴侶有多容易, 我想是見仁見智吧. 曾在英國讀書的香港朋友都說在英國”搵食艱難”, 說那裡的食物既難吃又價錢貴, 只有在唐人街才可找到較便宜又不太難吃的食物. 然而說到另一種” 覓食”, 他們每一個都會在到埗後一個月內找到男朋友或女朋友, 而且都真的會發展出一段認真的關係, 最快在英國找到男友的一個只花了兩天. 兩天! 我連時差也未解決, 她竟然已經覓得真愛, 莫非英國真的是個戀愛勝地? 星期六中午我約了一個正在倫敦修讀金融碩士的舊同事吃飯, 他帶我來到只在週末才有熟食檔攤的 Borough Market. 我這個舊同事是香港人, 外型高大俊朗, 來到倫敦很快就找到同是來自香港的女朋友. 我吃了市場內最多人排隊買的鴨肉三文治, 果然多肉多汁好味道, 才只售六英磅, 可惜這種好東西只可以在週六才買得到. 在排隊買咖啡的時候, 我們和前面兩個西人聊起天來. 這兩個三十來歲的男士來自德國漢堡, 一個在倫敦工作了幾年, 另一個則正在遊旅, 他們異口同聲說超級喜歡倫敦, 都不想回漢堡了, 因為”the food here is fantastic!”. 竟然是因為倫敦的食物? 我和舊同事對望了一下, 心想德國的食物一定是更難吃的了. 晚上我乘地鐵來到Lambeth North 一棟有玻璃幕牆的新式住宅大廈, 帶著玫瑰酒和士多啤梨到一個朋友家中作客. 我這個朋友是德國人, 叫安蒂亞, 在倫敦生活多年, 做金融論壇的統籌工作. 其實我和安蒂亞只是在香港見過兩三次面的泛泛之交, 但她聽到我來倫敦旅行還是很熱情地招待我. 今晚由她的同屋室友素兒下廚煮咖喱雞, 我們三個女人在開放式廚房外一邊吃飯一邊大談男女關係. 素兒是在英國長大的緬甸人, 在倫敦當牙醫, 單身幾個月後在交友網站認識了一個事業有成又風趣幽默的澳洲人, 昨日才第三次約會, 澳洲人竟然向素兒求婚! 安蒂亞又是最近交上了新男友, 之前三年都是單身. 她說自己三年來都有上過交友網站和參加聯誼派對, 但就是找不到一個正常男人, 最後竟然在一個烹飪班上遇上了現任男友. 真的嗎? 安蒂亞是個身材高佻的金髮美女, 竟然要單身三年才找到新男友; 素兒剛剛上交友網站就找到一個鑽石王老五, 但對方急著結婚又令她措手不及; 倫敦的戀愛市場比股市更加難以預測. 安蒂亞在我餘下的旅程又帶我去吃墨西哥菜和美式龍蝦. 那間墨西哥菜叫 Wahaca, 位於泰晤士河的南岸, 由幾個貨櫃改裝建成. 餐廳的食物, 環境和服務都很有質素, 又富特色, 結帳才卻只是每人十二英鎊 (約港幣一百五十元), 價錢相當合理. 至於那間美式龍蝦餐廳 Burger and Lobster更是今日倫敦上班族的飯局熱點之一. 那晚我跟安蒂亞和她的朋友一行五人來到位於 Bread Street 的分店, 一人一隻大龍蝦, 有清蒸有炭燒, 隻隻新鮮美味. 我們在這個很”潮”的地方一邊吃龍蝦一邊喝紅酒和雞尾酒, 結帳時每人才三十四英鎊(約港幣四百元), 這個價錢在香港一定買不到同樣質素的美食體驗. 這是我第一次到英國旅行, 開始時對食物毫無期望, 但過了一星期我完全改觀. 我認為倫敦不是沒有好東西吃, 只是因為最低工資和食物材料昂貴等原因而比香港少有便宜的選擇, 但要是肯花多一點錢去較有質素的餐廳, 其實會比在香港吃的還要划算. 一星期在倫敦吃了很多好東西, 可是就來不及碰上艷遇. 我未感受到在倫敦約會有多浪漫, 只知道倫敦這星期冷得像冰箱, 我只要有食物暖暖胃就夠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