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在今日記者會中邀請經濟部、交通部、文化部、教育部等部會進行解封指引的說明,指揮官陳時中坦言:「在鬆綁後一定有設想不到的情況會發生,請即時反應我們主管機關我們會滾動式檢討。」但陳時中也語重心長的說出,我們也拼拼看,看 7 月 26 日以後能不能降級,請大家一起努力。到底微解封後,室外場所有哪些重啟?相關規範整理如下。遊樂園大小朋友都愛的遊樂園,先前疫情下全數都暫停,如今重啟的條件之一就是嚴格控管人流,只容納園區最大乘載量40%的人流,包含相關設置都會加強消毒,民眾在玩設施的同時不忘也要保持社交距離。國家風景區先前假日已經有不少悶壞的民眾往國家風景區跑,交通部表示,封閉型景點例如野柳風景區,開放具有單一出入口之園區、遊客中心,容留量為承載人數40%,並採實聯制、戴口罩、出入口量測體溫的措施,最晚入園時間每日下午4時止。指揮中心規定加強防疫,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加強派員管制及巡查,水域活動設施原則不開放。夜市、傳統市場台北市先前對於夜市已開始採取微解封,對於夜市管制措施,包括排隊管控、社交距離,減少出入口,從業人員造冊,清消措施及通報機制。但因為各主管機關也有加嚴的權利,像是在桃園地區的夜市或附近的4星彩等地方目前決議暫時還不開放內用。學校戶外操場針對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部分,教育部次長劉孟奇說:「要依所在地地方政府防疫措施適度開放,雖然提供社區民眾運動使用戶外操場,但不開放運動設施設備,戶外操場禁止飲食。」另外如果學校有對外營運飲食也禁止不開放,同時相關團體活動競賽也禁止,學校行政區域運動設備飲水機,並不開放。學校會配合規劃出入動線實聯制、戴口罩要求,廁所鄰近操場一間提供使用,要加強清消。國家公園不少人期待可以再次登山,如今交通部開放120條自然步道、17處國家森林遊樂園、3處的平地遊樂園與2處植物園,但室內展示教育空間則不開放,山屋與營地也不開放。且直營山莊房間型住宿設施則降載至5成,通鋪式住宿空間維持不開放,到達路徑若需經過部落或社區,需經協商後才開放,遊客以不進入部落、社區等場域為原則。但大家最期盼想要去的沙灘、海邊、戶外游泳池,現階段考量到海上活動無法戴口罩等問題,暫時仍沒有開放。上述指引是由指引是由中央指揮中心所公布,實際需要看各縣市疫情和地方政府公布為準則,舉例像室內餐廳雖然有條件開放,但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均暫時不開放餐廳內用。雖然已經有不少戶外場所已經重新開放,但民眾仍不能輕忽以為回到以前的生活,不妨參考先前美國德州德克薩斯醫學會就對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行為、活動,列出不同的感染風險,讓民眾作為參考,在高風險區域時個人防護只能多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