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 - 屬 哺乳綱 翼手目 動物,是哺乳類中的第二大類別(僅次於嚙齒目),種類約佔了哺乳類的五分之一,牠們除了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類動物(某些嚙齒目動物如飛鼠,也只是滑翔,不算是飛行),也有很多特別的構造,例如以超聲波和紅外線作為探測的感官、倒吊休息的姿態。 很多小說和電影都把蝙蝠素描繪成吸血鬼的化身,但牠們真的以吸血為生嗎?當然不!全球有近千種的蝙蝠,而當中只有三種是會吸血的,主要分佈於南美洲墨西哥、巴西、智利等地,而牠們的吸血對象主要都不是人類,而記錄中因被吸血蝙蝠“咬死”的人,其實都是因為受感染例如瘋狗症等的併發症而死亡,所以“吸血吸到變人乾”的橋段,都是留在幻想的創作空間吧… 那牠們是吃甚麼的呢?主要的食糧其實是水果和昆蟲 果蝠,有些農民聽到就怕怕,因為會吃掉部份的作物,但其實牠們有著幫助傳播花粉和種籽的作用,對一些農作物如蕉、芒果、榴槤、龍舌蘭的繁殖,都有很大的幫助!而多過一半蝙蝠是捕食昆蟲的,一個晚上的食量可去到自已體重三份之一,而一個大的蝙蝠群可以是上百萬隻,數學題:牠們一晚的食量是多少?所以牠們的存在一直保持著生態平衡,試想想,如果少了一個蝙蝠群,每晚的昆蟲數量會增加了多少?因此在一些農地,也依靠蝙蝠大大減少農業害蟲的影響。 照片來源: https://naturescrusaders.files.wordpress.com/2009/09/mexican_free_tailed_bats-flying.jpg 蝙蝠群通常於傍晚出外覓食,實行“日入而作,日出而息” (網上圖片) 說到農業和種植,果蝠的便便也是一種很好的肥料,烘乾處理過後的蝙蝠糞便,可作為農耕和家居植物的肥料,真是一個福份(蝠糞)啊! Made in Hong Kong 的蝙蝠便便,處理後混入砂石泥土,可作肥料之用 東南亞很多這類大型岩洞,日間與夜間分別是燕子群和蝙蝠群的竇口,在洞口除了聽見鳥兒喧嘩的叫聲,還會嗅到地上“福份”的自然氣息 (攝於泰國北部) 香港也有超過二十種蝙蝠,可能大家都不以為然,但牠們確在生態系統中擔當重要的角色 因為牠們晝伏夜出,日間居於山洞、叢林大樹和下水道中,所以比較少見到牠們的蹤影,不過大家都可以留意一吓,如果夜晚見到一隻飛鳥,拍翼的形態有一點點像蝴蝶,而且在同一個地方來回飛來又飛去,通常也是覓食中或走失於群體的蝙蝠啊! 可是城市過度發展和環境污染,會影響到牠們流離失所,近年也有些報導說市區某一大樹或舊建築中發現蝙蝠群,這多少也因為是棲息地缺乏的緣故呢。 所以我們必須惜「蝠」,有助保持良好的天然生態系統,不要身在蝠中不知福呢! 狐蝠 - 體型最大的蝙蝠,展開翅膀差不多一米闊,其實是咪蝙蝠俠來呢? *_* 照片來源: https://farm3.staticflickr.com/2174/2115132917_6af84cd617.jpg https://shechive.files.wordpress.com/2010/02/thats-just-gross-13.jpg?quality=80&strip=info&w=500 洪都拉斯白蝙蝠,很可愛啊! 照片來源: http://media-cache-ak0.pinimg.com/736x/64/ee/bc/64eebc44657fa5131c1222b8b44e29ee.jpg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