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one has their own life, walks, and experience that shape who they are. 有這麼個女生,喜歡拉著行李箱,喜歡穿梭於機場,喜歡不經意間變換工作地點,喜歡變換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但始終喜歡拿著每個月高薪,在自己喜歡的職涯領域享受工作。 這個女生的目標,就是拿著固定高薪水,穿梭於國際不同地方,做自己最喜歡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之餘到處旅遊探訪想去的每個角落。無論這女生在哪個城市,她都會發現那裡的美,住久了會發現,漸漸地戀上一座城市了。 國際工作+當地生活體驗+各地旅行 Working abroad (work) & local experience (life) & travel (bonus) 很慶幸自己還在20多歲的現在,就已經找准職業生涯的方向,能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 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我和很多人將travel旅行納入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同,我喜歡追求我的work-life balance + bonus 的模式:國際工作work,搭配長居該地過的日子體驗到最深入的生活life,最後搭配能比別人更容易更優先到處旅行travel的bonus. 我一直追求的是,我的國際工作經歷,和深入這國家的體驗以及旅行能完美結合。我既享受國際工作給我帶來的工作經驗的積累,遊玩經濟上的完美支撐,也能利用各種國際工作的機會,深入當地體驗人文和社會,再加各種bonus: 各地旅行。 如今,我一直走在這條路上,也許你覺得我擁有得已經夠多。但是,此刻我的感受是,這些已經不只是我擁有的東西,更多地已經變成我的一種生活模式了。 很多人好奇我這一行究竟在做什麼。以為我們這行就是寫寫文章,編輯圖片,排版,會用各種社交媒體平台就完事?其實digital marketing這行業要做的事情可多了。你會想到我要做Google, Yahoo Bing等的競價廣告,各種網頁平台display的廣告。寫文字不只是寫出來發表出去就完事,更多地在研究什麼主題什麼關鍵字怎樣才能讓點擊率和曝光率增加。在改善網頁方面我也會很操心,各種後台排版修改力求完美。我的工作還會玩YouTube (就是傳說中的拍片做廣告),怎樣相處idea,怎樣做好story-telling,怎樣參與拍攝後期點擊,再到平臺的管理和更新。各種軟件的應用也要玩得得心應手。每天也要跟蹤Google,YouTube, Facebook等各種平台,在後台看數據,分析數據和思考改善各種細微之處務求達到用最少的金錢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 我是那種對窮游不太感冒的旅人。每次看到很多關於窮遊的介紹,我默默想著如果是我,會不會折騰得半夜睡不著,接連幾天都在身體掏空的狀態下“享受”美景和美食?雖說我們digital marketer追求用最少的金錢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但工作始終是工作。旅行,這個詞在我心裡,更多是放鬆,享受,休息,見識和心靈洗禮。姐我在這方面有點執著,執著於旅行就是要好好放鬆和來個心靈洗禮。於是乎,這種輕鬆和美好的事,不喜歡太過窮遊而換來半點不舒服,折騰,奔波和勞累。所以我從來寫不出各種窮又省錢大秘籍。好了,不要窮遊,那就得有足夠的錢去支持一路上的遊山玩水。 我的概念 做好職涯規劃 你真正想持之以恆做的事情/興趣是?(喜歡) 不斷在工作中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from喜歡 to 職 ) 這事情還能有不錯的前景和長期發展的空間 (涯) 職涯 當朋友們決定去工作假期,我很支持,因為工作假期可以工作帶來收入,並用賺來的錢享受全球旅遊的樂趣。我更喜歡聽她們的工作假期分享。工作和假期兩不誤。 我一直都不太支持裸辭,特別是你的存款沒多少。多少存款才叫少?對我來說,沒有超過六個月自己薪水的金額都叫少。找到下一份滿意符合自己職涯規劃的工作很講運氣和實力,一份好工作的尋覓需要多個月,多至六個月不等。在近年,全民都在創業和自由職業的盛行,但是有多少人能跟自己說:我真的準備好了。辭職,然後干一番事業。這背後要多大的勇氣?要多雄厚的資金來支撐萬一做不來之後要重新找工作等等的困境? 這些年,不斷變換國家&地區工作,但依舊在短期內找到理想工作, 拿著高薪,踩著高跟鞋奔波機場,還不厭其煩地拉著行李箱到處走的我,怎樣不經意間變換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工作,卻始終拿著每個月高薪,在自己喜歡的職涯領域享受工作? 夠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夠清晰知道自己想要走什麼樣的路,過什麼樣的人生 具體細分到怎樣準備去一步步做到你的計畫,達到你的目的 #夠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起點 BBC有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導演的初衷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踪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去年的56歲。幾十年過去,還是那個導演——從青年到老年,還是那群人——從兒童步入老年。遺憾的是,這部紀錄片似乎真的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讓人看了唏噓不已。起點和背景很大程度幫助了一些人更容易走向他們想到達的目的地。 #夠清晰知道自己想要走什麼樣的路過什麼樣的人生 從來不覺得對自己的足跡有很大的驚訝, 例如自由變換國家和地區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這件事。我很早就看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沒說很早,大概是上大學之前選好想讀的專業和方向的時候。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我會很忙於各種實習和活動, 在想這些工作經歷對我以後全職工作這方向有幫助。所以我的實習基本圍繞著一個大方向:都是培養 creativity & ideas & strong communication skills & language advantages 的工作。那時,當大家都在忙於很分散的實習和兼職的時候,我就鎖定領事館積累語言和翻譯經驗。 我很早就知道我自己是一個喜歡外國文化,異國風情以及將會全世界到處去的小女生。我深深地知道學好英文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如果我要去國外,語言優勢一定要比別人大。語言好了,其他方面更加努力培養。所以我大學的時候毅然選擇讀英文,讀語言,讀世界文學,讀很多關於世界文化,歷史和社會知識。我很早就知道自己不能很枯燥地做一些重複性很強,很機械式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我更多地喜歡結合喜歡和強項的語言優勢,去做一些需要 creativity & ideas & strong communication skills & language advantages 的工作。如果你不像我這樣比較早地發現自己原來是什麼樣的人,自己更喜歡和拿手去做什麼樣的工作,你一定也會在全職工作中慢慢發現自己更傾向於哪類型的工作。 別人的起點,別人一直以來的足跡,努力和鋪墊,真的是一步步奠定我們為之羨慕的人生。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什麼樣的背景和局限性,是dream夢想的第一步呢。 我也和很多人一樣,超愛看成功人士的分享,或者是誰誰誰出國現在混得很棒的例子,而且還是我身邊真實的朋友喔。但是,我不會因為看到別人出國去工作或遊玩覺得很成功很羨慕,就去走別人的蹤跡。看別人的多彩經歷,不是為了模仿也想擁有/想學他那樣享受所謂的精彩生活,而是給自己正面的衝擊,思考自己怎樣走自己最喜歡的路,怎樣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我不會說看到別人去那國家待久了,我也想盡辦法去那感受;我不會看到別人說國外某地怎樣好,我也多去那好好享受這番樂趣。別人的蹤跡,別人做的事情,別人的分享,終究是別人的,不是為了給我們看完之後也傾向去那裡跟著他去過的地方做過的事情去,而更多是給我們一種開拓視野,一種衝擊,一種哇原來生活也可以是這樣的,一次之後我也好好重新思考我人生的道路該怎樣走的契機。其餘的,更多會變成『跟風』,『人云亦云』的『浪費』。 #具體細分到怎樣準備做到你的計畫達到你的目的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了一下,她對於我接下來的一個大目標的設立,以及我已經開始在準備中而感到超級驚訝。我不會告訴說我這麼多年來不斷變換國家和地區,還能看似自如找到想做的工作只是幸運而已。 很多人都不會看我們努力的過程,相反只會看結果,用結果來斷定一個人。 這些年的學習和工作地點變換,看似隨意有想法就去做的『任性』,但其實也不然,我更多地有統一的方向性來規劃好,把規劃具體細分,才著手去做。 #我為什麼選擇韓國? 當年很多人看到我一個月內決定了辭去香港的工作,突然走去韓國學韓文是件異常瘋狂的事。我去追星看k-pop?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不斷。但我為什麼這麼堅定走出去?除了我一直宣導趁年輕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妳會覺得世界如此美妙之外,我最希望的就是憑著自己的中英文的優勢,再學多一門語言,用三語能在新的國家去尋找我向往的digital marketing & social media 這個職涯發展的更多機會。當別人追著韓星韓劇不放的時候,我已經在關注韓國在idea和creativity創新,科技和digital方案很不錯,並且我本來也喜歡韓文和喜歡研究韓國的文化和美食。可以說,不只是任性頭一甩就選擇去韓國,背後的思考大概會是很多人不會想到的方面。事實證明了我當初的思考和關注無比正確。我留在韓國,成功找到了關於digital marketing的工作,在工作的時候接觸了很多韓國人,他們在ideas和creativity創新,tech & digital 方面真的很讚。無法想像我用著新學的韓文在我職涯規劃里追求的行業去工作,對於我這種從小就知道自己會在世界趴趴走,喜歡語言language的小孩來說,是多麼棒的一件事。當我內心暗自竊喜的時候,別人看著我嘴角上揚的傻笑,一臉疑惑。也許,真正的體驗,屬於我自己內心深處就好。 如果我不堅定出走世界,真會有屬於我從小就嚮往的人生關鍵字: 國際工作+當地體驗+旅行 Working abroad (work) & local experience (life) & travel (bonus) 如果你每天上班的時候都在思考這工作,這行業到底適合自己嗎,甚至還不斷抱怨工作的各種缺點,卻說不到這工作能給你帶來的收穫,那真的是時候停下來好好重新思考和規劃你的職涯了。 #怎樣細分目標去做 在讀完韓文課程後,我留在韓國花了一個月時間左右的時候找到工作。不必驚訝,因為我在剛去韓國學習語言的時候,我就研究各種工作要求(語言,背景,能力和工作經驗)。感覺自己的優勢很明顯,就是中英文流利,學好韓文的話我就有三國語言的優勢,能勝任關於韓文,英文和中文同時高要求的工作。我喜歡對著該職位的工作要求,一點點做好筆記,對比自己的現狀,分析自己還有哪些不足,也就是說,自己如果要勝任心目中的理想職位,還差什麼?當時我知道自己最大需要努力的是韓文,需要對韓國職場文化有基本了解,以及在這行業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其實工作經驗,不一定非得死死把目光鎖定全職。任何相關的freelance, interns or part-time jobs,都是很棒的加分。我給自己十個月左右的時間,訂好規劃&計畫,把需要提升的部分努力去做。十個月後,我從剛到韓國,韓文沒基礎的小毛孩,到能在面試的時候自如用韓文對答面試官的各種問題,外加有各種機會用中英文描述自己過往的學歷背景和工作成績,老闆在最後一輪的面試,臉頰都在發光全程愉悅輕鬆微笑,我就知道勝算比較大了。在新加坡和回來香港後,我找的工作會傾向於繼續發揮我過往的工作經驗,同時能給我更多機會去學習和嘗試我之前沒接觸到的新領域。例如我在韓國的時候,同樣的工作內容,但沒接觸過YouTube,我希望能在這平台運用自如,就借著給公司做youtube廣告和拍片宣傳的機會,好好學習和提升一番。 在工作的領域,清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要追求什麼,職涯規劃怎樣落實,真的很重要。國際工作,更是如此。 #在工作中有著自己漫步愜意的調調 我現在不會把上班當成工作,而是覺得每天早上擠著地鐵上班,是去往幸福的路上;現在不會把上班當成工作,而是覺得每天我能待在公司工作,做的這份工作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歡和享受的事情,而且還能拿著不錯的固定薪水去支持我做喜歡做的事情。這點其實很重要。在當初剛開始做著不喜歡的行業和工作內容的時候,我完全不會有這種感覺。在經濟收入不穩定或不足夠的時候,在如此現實的社會裡,談再多興趣和夢想都會變得格外脆弱。 對我來說,上下班都在做差不多的事情,都在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感覺真的超級棒。上班做的每件事,學到的每種知識,培養到的每個個技能,都和我的興趣完美結合。這大概就是很多人一路上尋找的一種完美搭配:白天的工作恰恰是自己很喜歡做的事情。 在這條路上,你和我都在一直努力。 XOXO Graceworkingabroad Facebook page: @graceworkingabroad 合作聯繫:graceworldwide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