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間公司都話發展Fintech,推動Fintech。Fintech 固明思義就係Finance 同Technology的結合,可指金融機構發展科技,亦可指科技公司染指金融相關技術。 要發展Fintech,API的配合非常重要。API全稱是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開放 API 的好處,是能夠讓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不限於大機構,初創企業甚至程式開發公司均可使用)與銀行系統直接溝通,把銀行的產品及功能集中於同一網站或應用程式上。以旅遊網站為例,現時可以在同一個網站選購機票、酒店,全因為航空公司將航班資料數據、訂機票程式,開放予旅遊網站內,直接使用,而打開這個接口的技術就叫做API。 現時金管局積極推動銀行開放API,實際上是要銀行提供接口,將數據及應用程式開放予公司,提升客戶體驗。現時金管局公佈會將API分四個階段進行,全部四階段的 API 路線圖包括: 第一階段 – 產品資料 第二階段 – 產品申請 第三階段 – 帳戶資訊 第四階段 – 財務交易 香港金管局今次表示暫時不立法強制銀行開放API,即表示銀行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開放API,以及開放甚麼類型的數據。花旗銀行便率先開放部份有關放積分數據的API,是否符合用戶對開放API的期望就見人見智 ,但至少起了帶頭作用。 以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銀行產品及其資訊的透明度其實相當低。試想想,去旅行搵機票同酒店,我們都可以透過一個第三方,且較為中立的平台作出比較。 雖然近一兩年,理財比較平台如GoBear可以幫助用戶比較一部份的金融產品,但由於API還未正式開放,這些平台的資訊未能跟隨銀行即時更新,尤其是浮動利率相關的產品,如果用戶想比較各大銀行的投資理財、貸款等資訊,看似是不可能。如果金融產品都類似有一個e-commerce 平台,用戶可以自由按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理財服務,相信大家對不同銀行所提供的理財產品的認知會增加。 以方便程度來說,市民當然最期待是整合所有銀行帳戶,用最簡單方便的渠道處理自己的財產。試想像,理財App知道我於中銀有人民幣存款,而今個星期渣打銀行的人民幣存款利率非常高, 程式會通知我相關的資料,若果我有興趣將存款轉帳到渣打銀行,我只需於程式內按轉帳,便會直接接通銀行辦理相關申請。一句講哂—方便、快捷,且全部digital。 簡單而言,開放API 算是為 Fintech 提供基建,就像鋪設海底電纜一樣,接通整個行業。金管局踏出的第一步,算是為業界訂好一個範例。 未來銀行業界陸續開放他們的 API,開發實用且安全的 Fintech 應用程式的門檻就變得更低,市民就可以期待不同類型的理財App ,以較中立的形式協助他們管理信用卡、投資、MPF、存款,以及購買理財產品。 立即免費下載gini,一個app 睇哂所有銀行帳戶! 想了解更多慳錢理財小貼士,可前往www.gin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