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多元種族就業計劃,坦白說,直到Google推送這個計劃給我看之前,我對這計劃的認識不多,連名字都沒有聽過。Google一下後發現,這是勞工處於2021年推出的計劃,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少數族裔求職人士的就業支援。 根據勞工處介紹,計劃將通過非政府機構以個案管理方式推行,機構會委派註冊社工擔任少數族裔參加者的個案經理,向他們提供就業需要評估、職業導向、職前諮詢、就業輔導、工作配對、準備面試、個案檢討及其他相關支援服務等等。在少數族裔求職人士成功獲聘後,個案經理會繼續跟進求職者和僱主的狀況,例如協助僱員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促進雙方了解彼此的工作期望及習慣。與此同時,服務機構會積極聯絡不同行業的僱主,推廣少數族裔人士的就業能力,並為有需要的僱主提供少數族裔文化和溝通技巧的資訊,從而增加給少數族裔人士的職位空缺。 看完網頁www.jobs.gov.hk/rdep上面嘮嘮叨叨的介紹,一言以敝之,就是勞工處會和非政府機構合作,推廣及協助少數族裔求職人士找工作,找到工作後協助他們適應,然後再努力尋找更多空缺給他們。在我看來,其實最關鍵的反而被放在最後一點:如何為少數族裔求職人士找到更多的就業機會? 相關文章:【打工技巧-AI篇】運用路徑管理員職位推介 : Senior / Shipping Clerk 在公司角度來說,國籍不是問題,只要能在香港合法工作就行,所以在考慮招聘新人時,是把少數族裔求職者和本地求職者放在同一基準線上考慮的,只要能達到招聘要求就可以聘請,剛好筆者工作的公司也有一位非華裔的同事(負責行政相關的文職工作),工作表現和能力也相當出色。在我看來,他的種族或是國籍不止是「零障礙」反而有相當優勢,他不但會說廣東話和看中文,還比其他同事多會兩門語言,英文更流利,以至筆者在聘請他後一度不停推薦相熟HR考慮少數族裔求職者,但像我同事那樣懂得表現自己的少數族裔求職者並不多。 在筆者工作的公司,對同事要用廣東話,對客戶要兩文三語,公司系統界面是中文,因此需要求職者的中文能力「讀聽說」齊備,打字只能打英文倒是沒什麼問題,也可以不用寫中文字。後來我們按照這要求在經合作學校招聘實習生,特別有寫明「國籍不拘」,少數族裔也會考慮,老師們也特別推薦了幾位少數族裔學生前來面試,但在檢查履歷表階段,發現很多少數族裔的求職者都沒有在履歷表中說明「中文能力」這一點,導致在「篩CV」階段就被篩走,但事後我收到他們老師的聯絡,卻說這些同學其實是懂中文的,但由於自信心不足而沒有在履歷表中註明。面試結果也發現,「讀中文」可能難度稍高,但是會「聽懂廣東話」其實大有人在,而且這類型的求職者渴望找到工作的心情更強烈,長遠來說也比較穩定。 不表明自己會中文的少數族裔學生,就等同沒有考過語言考試的日韓文愛好者,由於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符合資格,所以保險起見寧願不寫或是「謙虛」地自降一級,但說到底,這種「謙虛」好像對找工作一點作用也沒有,反而是累贅。 相關文章:【後製新手】 你一定要知嘅四大免費剪片軟件職位推介 : Production Supervisor/ Officer 筆者固然想建議其他HR在篩CV時多問幾句,確認求職者的中文能力再面試,或許會挖到寶也說不定。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少數族裔求職者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國籍並不一定是劣勢,反而是優勢。要知道,很多少數族裔比起持外國工作簽證的外籍求職者待在香港的時間更久,更熟悉本港工作文化,學好中文的話,只要起碼能聽能讀,其實不輸其他本地求職者,即使不能說廣東話,香港人普遍能聽懂英文,問題反而不大。不過中肯一點說的話,能用普通話的少數族裔求職者很少見,這點最好不要強求。 有關「多元種族就業計劃」計劃的進一步資料,可以瀏覽網頁www.jobs.gov.hk/rdep,或致電計劃熱線2150 6359。有興趣的少數族裔求職人士,亦可透過計劃的網頁、獲委聘的服務機構或勞工處各就業中心及行業性招聘中心報名參加計劃,計劃下的服務費用全免。 相關文章:【設計恩物】立即 [免費下載] 吸睛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