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存委會)發報了本年度的「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報告中指出1000名受訪者中有67%人表示有儲蓄習慣,每月平均儲蓄金額約$7000,報告中亦顯示香港人需要有50萬先認為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而且多於46%受訪者表示儲蓄是為了應付不時之需。 報告一出後即時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有網民表示月儲$7000太離地,亦有人表示自己每月儲多於$7000但依然無安全感。 相關文章:【職場熱話】日本出招向港人才招手 解除港人入境禁令 其中兩位網民表示儲到50萬仍然覺得生活無意義,無安全感,寧願活在當下,實行今朝有酒今朝醉。 網上圖片亦有網民指所謂的安全感最主要是靠父幹。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職場小智慧】3大與老闆談加薪的準備事宜 香港生活成本高昂,要每月儲$7000對一般有家室的打工仔而言都不容易。 網上圖片依位網民則指投資才是上策,當然投資前還是要先儲足本金才能開始。 網上圖片 根據「香港入息中位數2020」報告顯示,港人每月就業中位數為$19,000。而因經濟不景關係,中位數更比上季度減少了$1000。如果月儲$7000就大概佔月入36.8%。理財書籍《月入23K也能環遊世界》作者楊倩琳曾提出6:3:1」法則,將收入以60%、30%與10%比例分為3份,並且分別用在「日常開支」、「投資」及「保險」三大項目上。即使收入不高,只要有系統的管理收入仍然能累積財富。這個法則一直大受追捧,但亦有投資理財專家表示應用方法不止一種,當中用作投資的30%可以改為儲蓄。以月入$19,000為例,即每月儲$5700。雖然$5700 不算十分豐厚,但積少成多,每年儲蓄也可達$68,400,配合低風險投資產品也可以得到頗顯著的回報。 儲蓄越早開始越好,若然能在讀書時期或初入職場開始計畫儲蓄策略,則能事半功倍。學生和職場新鮮人的收入不多,可以先節流再開源。例如從管理信用卡入手,申請時應看清楚手續費和利率,亦應避免申請過多信用卡,並每月準時還清款項,確保不會被罰息和影響信貸紀錄。同時大家亦應留意MPF戶口,盡可能將戶口整合,方便打理,並定期檢視戶口的投資策略,做好風險和回報管理。雖然一開始MPF戶口裏的金額較少,而且退休後才能取回。但這會是一個體驗投資的好機會,而且妥善管理,日積月累,也能儲到一筆可觀的退休金。這樣在額外儲蓄時就能減少為退休儲備擔心,留下更多的資金作其他投資和可用資金。 網上圖片其實不同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自然儲蓄方法也有不同。網上所建議的儲蓄方法可以作為參考,但最重要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在能夠為將來做好準備的同時亦不會過分限制此刻的生活和娛樂,這樣才能有動力繼續長期儲蓄! 相關文章:【HR心聲】video interview的用後真實感想相關文章:【職極健康系列】懶人之選 反傳統燕麥碗 想收到最新職位資訊?立即Whatsapp職職啦!仲可以立即加入職極GigGik揾工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