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密是個比較大的縣城,由廣東省援建。中共為了改善西藏地區的生活水平,號召其他省份援助西藏,其中林芝地區很多地方都可見較福裕的廣東、福建援建,亦有見重慶的援建項目。要不是有党照顧,你們早就完蛋了! 早上的波密雖然很冷,但深秋的西藏天氣很合我心意。香港秋季也不及西藏秋季舒服,香港的秋季日漸不明顯,經常都很熱。這裡的氣溫低一點,很舒服。 波密縣城與墨脫公路相連,真想騎車,探索這個神秘的地方。出城時,經過檢查站不須登記就可離開,我們三人便往今天的目的地—排龍鄉進發。 從波密到排龍,是一直的下坡路,通常從波密出發的人,都會選擇在排龍前一個地方—通麥落腳,但反正通麥至排龍也是下坡的路,所以我們決定一天就到排龍。排龍是川藏線上海拔最低的地方,海拔只有大約2000米,氣候與前兩天截然不同,可能又要回到較潮濕的地方了。 首先的目標是90公里外的通麥,經過僅餘的通麥天險 尼馬掛靴來西藏開旅館了 歲月靜好,波密靜好,後會有期 倒影也清澈 要不是有電線桿,照片會更好看 於是再騎前一點,沒有電線桿 Vince Carter 很嚮往在這種環境中居住 我們在天地間是如此的渺小 三尖八角的山頂,應該沒人登過頂吧? 看到如此景色,真的不能不停下,拿出相機把它拍下 西藏的深秋 整個上午我都騎很慢,想留倩影都沒機會,只有拍景色吧。原始森林中獨自穿梭 上午又遇見阿文的舊隊伍,聽說他們又準備不吃午餐,吃乾糧解決。至於為何會出現這情況,阿文解釋說是因為前面3人騎太快,第4人追不上進度,所以往往錯過吃午餐的地方,真奇怪的隊伍。 午餐在這個極小的鎮解決,只有一家餐館在營業,也沒辦法,總要吃飯。點擊圖片放大 +2 在這裡,我們遇見了一隊4人的徒步隊伍,是4位純徒步者,沒有搭過車。8月底從成都出發開始,一直以步行的方式來到這裡,沿途都有搭帳篷,他們就連在東達山也是搭帳篷!在海拔5000米高的東達山,氣候變化極大,實在不適合居住,加上空氣中含氧量低,晚上睡覺時很可能因缺氧死亡,因此他們說每隔兩小時就會叫醒身邊人,以確保同伴沒有缺氧。 當我們問到他們何時會結束,他們說還會從拉薩,反走新藏線入疆,再結束旅程。人生中能有一次這樣瘋狂的步行經歷,很難得!如前所說,新藏線可說是七條入藏路線中最危險的,即使是自駕的人也不太敢獨自通過新藏線,只因新藏線的平均海拔高達4500米,是全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氣候變化迅速,而且變幻莫測。途中亦有幾百公里的無人區,補給困難。新藏線聽說會出現狼群,尤其夜晚,所以騎單車走過這條線的人都很厲害,徒步的更是佩服! 4人隊伍裡,有1名女生,她可說是個女漢子,背包後面大字寫著「不搭車」三字,字體醒目,了不起!祝平安到達新藏線的起點—葉城。 吃過飯後,繼續愛在深秋,往天險進發 又來涉水路段,我來到時,阿凱就大叫要我減速通過,因為他剛才就以為快快通過就沒事,結果水花濺到自己,濕透了 他們早就不見了,只有我在這森林中 帕隆藏布江,江水是碧綠色的 落石阻塞了通道,修路工人在旁邊開闢了一條「便道」,而我當然沒有理會,直接通過碎石陣 今天經過兩個在川藏線上稍有名氣的路碑—4081及4083公里的里程碑,因為這兩處都有騎友因下坡速度太快,連人帶車衝出護欄,跌入帕隆藏布江死亡。在這兩塊路碑上,寫滿了騎友的祝福,一路好走。 通麥鎮前的102塌方路段,隧道已經貫通,左邊的老路已經過不了 KG是量度重量,不是距離吧 下午4點,一個大下坡,到達通麥小鎮,稍事休息,就要往排龍繼續進發 前往通麥大橋中! 通麥大橋曾經斷開,過路者掉下江裡死亡,所以旁邊正修建新的通麥特大橋,而通麥大橋只可一車通過,單車不在此限。騎在大橋上,很怕又再斷開,因為腳下的只是一些鐵板,想到腳下是滔滔江水,腳底真的不由自主的顫抖 快快通過後,又到達了另一處天險,也是經常發生塌方事故的路段,很難想像這裡在夏天會是怎樣的光景……左邊仍舊是老路,但大家都決定小命要緊,也不知道老路的路況,所以我們進隧道了 前方交通非常擠塞,單車的優勢發揮了! 這裡的隧道還未貫通,所以要走崖邊的沙石路,單車很難剎住,下坡時很容易就會滑倒摔車。其中要通過兩段45度的陡坡,要花盡畢生的氣力才能騎上去,有一次 我的單車鏈卡住了,足足花了20分鐘才把鏈條拿出來,能夠再次上路。上陡坡途中,旁邊正在等待通過的司機都叫我下車推,但我仍然堅持先嘗試,結果試了兩三 次就騎上去了。雖然很累,但是很有滿足感。 前方有條隧道,司機說單車可以進,不用走山上的老路。我們進去騎了幾分鐘,前方仍然是漆黑一片,如果那名司機騙我們,我們豈不是要走很多冤枉路?事實證明了司機人很好,的確能通過。 2016年4月UPDATE:通麥特大橋已經通車,所有隧道也已經貫通,通麥天險已成歷史,當然你也可以走老路,但不久後,老路將會不敵大自然的侵蝕、風化,變得不可辨認,對於冒險者來說,難免有點可惜。 過了隧道,出來又是土路,這條是正在修建的排龍溝特大橋,未修好前還是要走旁邊的土路點擊圖片放大 剛才就是在中間的小橋騎過來,小橋旁邊有條彎道,我們就是從上面騎下來 交通再次擠塞,現時的我是賣炭翁,滿面塵灰…… 經過這些路段的時候還是會覺得害怕 2016年,排龍溝特大橋也合攏了,準備通車,車輛通過這段路的難度將會減低,也更安全。 到排龍之前,會經過一個掛滿經幡的地方,那裡是著名的天險—老虎嘴,經幡是紀念在這裡死亡的過路者。下午6點,我們終於到達排龍鄉,入住攻略上推介的劉大姐旅館(旅店名字印象模糊,只記得是剛進村第一家)。 這裡當然是沒水洗澡,只能燒熱水,倒進桶裡,然後混合冷水,調節水的溫度,再往身上淋。出生以來第一次嘗試這種特別的洗澡方式,在城市裡生活水平高,根本沒有機會體會。 排龍有溫泉可泡,但我們竟然沒泡,在房間計劃明天的行程。原定波密出發,應該是通麥落腳,但我們多騎了少許,到排龍,明天只到55公里外的魯朗,好像不夠,所以我們決定明天早點出發,看看能不能12點到達魯朗,再決定是否騎到林芝。 聽阿凱說,林芝是個大城市,由福建及廣東援建,是入藏以來第一個大城市,有商場、交通燈、超市、扶手電梯…… 第五十六天:波密至排龍,約111公里,總里程約350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