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應屆生是出生於2000年,亦即是千禧龍年。 許多家長都選擇在這一年生子,這同時帶出這一屆將會有很多學生一起爭取為數不多的大學學位。 身為應屆DSE考生的其中一員,我深深地明白到DSE所帶來的沉重壓力。 首先,香港部份的小學在當時的課程中並沒有包含文言知識。升上中學的學生們需要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學習文言文。而有部份小學已經教授了一些文言知識,導致那些學生需要在初中時重新學過這些知識,拖延學習進度。 其次,中文小組討論中,學生不能單純地發表個人意見,還要在短暫的時間內綜合組員的意見再加以回應。同時,還需要一些具體的例子去支持自己的論點,從而提升了口試的難度。 然後,英文閱讀的文章中多數會夾雜一些外國人的特別用詞,需要考生平日閱讀不同的書籍才能明白那些詞語的意思。同時,考生需要充份地理解到文章重點,並以個人文字表達才算是優秀。 而數學卷中的問題,大部分都是跨越幾課,亦代表考生需要了解不同課題之間的連繫。還要學會如何運用不同的公式才能回答問題。 至於通識,很多家長只是單純地認為看新聞就可以考好通識,但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通識科裏包含了各種的概念,學生要對香港和中國的社會結構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通識要求學生運用一些概念來分析時事,有時亦需要考生提供改善的意思。 加上不同學生都修讀一至四科選修科,除了要顧慮必修的中英數通識,還要兼顧各自的選修科。 不單學業會為考生帶來壓力,家長的期望亦讓學生更加壓抑。因此希望各位家長能明白學生除了考進大學之外還有很多出路。不應過於嚴厲,這會讓子女更加害怕和擔憂。這時候可以做的就是默默地支持他們,讓他們知道就算未能在DSE裏考到好成績,還有父母會陪伴他們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