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 認識顯卡 常聽到有人問:「顯示卡買哪一張比較好?」答:「很簡單,越貴的越好。」再問:「是好在哪裡啊?」答:「是好在一種奇摩子。」又問:「奇摩子是啥,能吃嗎?」答:「顯示卡再好,能陪你聊天嗎?」 好啦,不廢話了。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顯示卡貴在哪裡又好在哪裡。我以nVidia的顯示晶片為例,我挑選幾張華碩的顯卡來比較。 .GT730-MG-2GD3 (2GB / 核心902MHz / 記憶體1600MHz) .GT740-2GD3 (2GB / 核心993MHz / 記憶體1782MHz) .GTX750-PHOC-2GD5 (2GB / 核心1059MHz / 記憶體5010MHz) .GTX750TI-PH-2GD5 (2GB / 核心1072MHz / 記憶體5400MHz) .GTX960-DC2OC-2GD5 (2G / 核心1253MHz / 記憶體7200MHZ) .GTX970 DC2OC 4GD5 (4G / 核心:1253MHz / 記憶體7010MHz) .GTX980-DC2OC-4GD5 (4G / 核心:1178MHz / 記憶體7010MHz) 挑選顯示卡,你必需要學會看顯示卡的型號,你從型號就可以看出顯示卡的檔次。 第一個數字代表世代的改變,例如9係列就是比7係列新。 第二個數字就是顯示卡的檔次,9、8、7(代表高階,價格最貴)、6~5(代表中階)、4、3、2(代表低階)。 舉個例子:GT730比GTX650新,但性能卻沒有比較好,性能好不好要看第二個數字,一個是3,另一個是5。(5比3高階) 再來說到上麵綠色字如2GD3這是什麼? 2G代表2G記憶體,D3代表DDR3。 再來,顯示卡型號後麵通常會註明:記憶體容量、GPU核心時脈、記憶體時脈。如(2GB / 核心902MHz / 記憶體1600MHz):這代表2G記憶體,GPU時脈902MHz,記憶體時脈1600Mhz) 你看上麵的列表就可以發現,越新款的顯示卡、記憶體越多,GPU核心時脈也越高,記憶體的速度也越快,GT730用DDR3的記憶體1600MHz,GTX960用DDR5的記憶體時脈高達7200MHz。 所以囉,要切記1GB的DDR5是優於2GB的DDR3。 1、 顯示卡型號: NVIDIA方麵: 前綴: 分為 GX2>GTX>GTS>GT>GS>LE 顯卡係列 200>10>9>8 係列 GX2 是雙核心版 X2 GTX 是極限版 Uitra GTS 是超頻版 XT GT 是正常版 GTO PRO GS 是降頻版 GSO LE 是陽春版 SE 前綴會對NVIDIA以及渠道商帶來巨大的導向作用,由於不存在同樣的數字名冠上不同的前綴, 比如不會存在GTX750, GT750, 所以不在意前綴也沒什麼問題 百位: 和AMD的千位一樣, 表示產品的係列 十位: 性能由高到低劃分 個位: 現在看來不是0就是5, 十位一樣, 基本上性能5>0 後綴: 性能上 Ti BOOST>Ti>無後綴. 舉個例子, 性能上 GTX 760Ti BOOST>GTX 760Ti>GTX 760 第一步就是先認清楚顯示卡型號 左邊第1位數字 = 世代 第2位數字 = 高中低階 第三位數字 =加強版or精簡版 例一 GTX690 6=第六代 9=最高階頂級顯示卡 例二 GTX660 6=第六代 6=高階顯示卡 例三 GT620 6=第六代 2=低階顯示卡 (接近內顯) GTX560 5=第五代 6=中階顯示卡 前一代的高接卡有可能贏過目前世代的中階卡 例如GTX580贏過GTX650Ti 同樣的道理前一世代的中階卡有可能贏過這世代的低階卡 例如GTX560贏過GT640 所以不要看數字越大就越好 第二位數字選比第一位數字更重要 AMD的分法也差不多隻是四位數字罷了 還有GTX Ti > GTX > GTS > GT Ti 強化的意思,Ti BOOST > Ti > 無 > SE 例: GTX 780 Ti > GTX 780 > GTX 760 > GTX 750 Ti > GTX 750 > GT 740 > GT 730 小達利用現在市麵上賣的跑分軟體跑出來的結果,給大家參考。 AMD方麵: R前綴,代表檔次,R9代表高端獨顯,R7代表中端獨顯或高端核顯,R5代表低端獨顯或中端核顯,R3代表低端集顯 ADVERTISEMENT 後麵三個數字,第一個代表第幾代,第二個代表檔次細分,後麵有無X代表核心完整度。比如R9 290X就是高端,第二代,最高檔次,完整核心顯卡 R9 290就是高端,第二代,最高檔次,刪減一次規格的顯卡 R7 250就是中端,第二代,中檔次,刪減一次規格顯卡 R9 270X就是高端,第二代,中高檔次,完整核心顯卡 R9 290X 先解成 R9 2 9 0 X R9這個是型號,比較R9 > R7 > R5 第一碼 2 代表第 2 世代 第二碼 9 代表第 9 等級,1~3 低階,4~6 中階,7~9 高階 第三碼 0 通常最後一碼都是0,可以不理 X 強化的意思 例: R9 295X2 > R9 290X > R9 290 > R9 280X > R9 280 > R9 270X > R9 270 小達利用現在市麵上賣的跑分軟體跑出來的結果,給大家參考。 接下來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東西,OC?! DC?! 2GD3?!….大家在看顯示卡一定覺得怎麼那麼多英文簡寫吧! 先簡單介紹一下,每家廠商的命名方式不同 OC:超頻 (低) OT:超頻 (高) DC:雙風扇 G:送遊戲 V2:改良版 (華碩) PM:普通版 Twin Frozr:雙風扇版 lighting:頂級版 (微星) TOP:超頻版 SL:靜音版 UL : 極致版 OC : 超頻版 (時脈低於TOP) MT : ROG係列 DK : 夜騎士係列 MG : 魔術版 BP : 黑珍珠係列 (高階ZALMAN扇) 2GD3:2GB DDR3 4GD5:4GB DDR5 基本上差不多是這樣,如果遇到不是華碩、技嘉、微星的廠牌,命名方式就得詢問他們公司了! 名詞解釋: 1.GPU: 全名: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圖形處理器 專司負責圖形運算,繪圖等工作 2.SP: 全名:Stream Processor 串流處理器 GPU內的處理單元 一個SP相當於一個核心 另附顯卡天梯圖一張,可對比A卡與N卡各型號的性能差距 2.記憶體頻寬 位寬.時脈 都重要 顯存位寬是顯存在一個時鐘周期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則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這是顯存的重要參數之一。近年市場上的顯存位寬有64位、128位、256位和512位幾種,人們習慣上叫的64位顯卡、128位顯卡和256位顯卡就是指其相應的顯存位寬。顯存位寬越高,性能越好價格也就越高,因此512位寬的顯存更多應用於高端顯卡,而主流顯卡基本都採用128和256位顯存。 顯存帶寬=顯存頻率X顯存位寬/8,在顯存頻率相當的情況下,顯存位寬將決定顯存帶寬的大小。例如:同樣顯存頻率為500MHz的128位和256位顯存,那麼它倆的顯存帶寬將分別為:128位=500MHz*128/8=8GB/s,而256位=500MHz*256/8=16GB/s,是128位的2倍,可見顯存位寬在顯存數據中的重要性。顯卡的顯存是由一塊塊的顯存晶片構成的,顯存總位寬同樣也是由顯存顆粒的位寬組成。顯存位寬=顯存顆粒位寬×顯存顆粒數。顯存顆粒上都帶有相關廠家的內存編號,可以去網上查找其編號,就能了解其位寬,再乘以顯存顆粒數,就能得到顯卡的位寬。 會影響GPU效能的因素還有記憶體頻寬 GByte/sec 一般來講記憶體頻寬GB/s =記憶體有效時脈 * 記憶體位元寬度 / 8bit 記憶體位寬越大就能一次讀取越多bit的資料 記憶體時脈越高就能以越高的頻率存取每秒次Hz 這兩個規格合在一起看才有意義 因為兩者都會影響記憶體頻寬 例如256bit 但是卻用GDDR3的卡不一定比128bit 卻用GDDR5好 所以應該合在一起看 例如HD6850 GDDR5記憶體有效時脈4400Mhz(實際時脈1100Mhz) 記憶體位寬為256bit 那記憶體頻寬就是 4400Mhz * 256 / 8bit = 140GB/s 記憶體頻寬越大 有限時間內就能有越大的數據吞吐量 處理核心存取越快速 記住一點越是平行化處理的係統 應用都很吃重記憶體頻寬 例如CPU上轉檔解壓縮就是如此 這也是最頂的I7 為何要三通到 四通道的原因 當6核8核CPU負載滿 要求的數據吞吐量也是要夠大 3.記憶體容量 雖然說在其他參數相同的情況下容量是越大越好,但對顯卡這方麵並不是很精通的同學注意不要被大容量顯存吸引了需要注意選擇顯卡時顯存隻不過是參考之一,重要的還是其他的數據,比如核心、位寬、頻率等,這些決定顯卡的性能優先於顯存容量。 主流容量包括512M 1G 2G 3G 4G 顯示卡就像一個獨立的係統有自己的顯示記憶體 存取通道 處理核心 顯存也被叫做顯示記憶體幀緩存它是用來存儲顯示晶片處理過或者即將讀取的渲染數據 如同計算機的內存一樣顯存是用來存儲圖形數據的硬體 當顯存容量不足夠的時候 就會使用電腦的主記憶體DRAM 電腦主記憶體是64Bit DDR3 1333 或1600 所以記憶體頻寬遠遠輸於顯示記憶體主流的GDDR5 FPS當然也會瘋狂降低 一些高畫值遊戲當解析度高如1920*1080或是 開高材質 反鋸齒 或是裝了某些MOD 常常會用超過1.5GB顯存 所以中階卡還是建議買有2GB 不然像BF3 上古捲軸5裝MOD這類遊戲 都會有更高的材質解析度 也佔用更多顯存來存放數據 三、輸出端子 目前常見的顯示接口分為四種(如圖),分別是VGA、DVI-I、DVI-D、HDMI、DP(DisplayPort) VGA: 說到VGA接口,相信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因為這種接口是電腦顯示器上最主要的接口,從塊頭巨大的CRT顯示器時代開始,VGA接口就被使用,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VGA接口共有15針,分成3排,每排5個孔,顯卡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接口類型,絕大多數顯卡都帶有此種接口。它傳輸紅、綠、藍模擬信號以及同步信號(水平和垂直信號)。 DVI: DVI是基於TMDS,轉換最小差分信號)技術來傳輸數位訊號,TMDS運用先進的編碼算法把8bit數據(R、G、B中的每路基色信號)通過最小轉換編碼為10bit數據(包含行場同步信息、時鐘信息、數據DE、糾錯等),經過DC平衡後,採用差分信號傳輸數據,它和LVDS、TTL相比有較好的電磁兼容性能,可以用低成本的專用電纜實現長距離、高質量的數位訊號傳輸。TMDS技術的連接傳輸結構如圖1所示。數字視頻接口(DVI)是一種國際開放的接口標準,在PC、DVD、高清晰電視(HDTV)、高清晰投影儀等設備上有廣泛的應用。 HDMI: HDMI的英文全稱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中文的意思是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HDMI接口可以提供高達5Gbps的數據傳輸帶寬,可以傳送無壓縮的音頻信號及高解析度視頻信號。同時無需在信號傳送前進行數/模或者模/數轉換,可以保證最高質量的影音信號傳送。應用HDMI的好處是:隻需要一條HDMI線,便可以同時傳送影音信號,而不像現在需要多條線材來連接;同時,由於無線進行數/模或者模/數轉換,能取得更高的音頻和視頻傳輸質量。 DP(DisplayPort) DisplayPort接口將會是未來顯示設備的主要接口標準,將完全取代現今的DVI與VGA,甚至HDMI。相對於目前較主流的HDMI接口來說,DisplayPort有著更多的優勢和更大的傳輸帶寬,並且從可擴展性和外圍設備兼容方麵要遠遠強於HDMI接口。 轉接頭 不建議使用 會有落差~~也有可能不支援 四、顯卡品牌 顯卡業的競爭也是日趨激烈。各類品牌名目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牌子,僅供參考: 藍寶石、華碩、迪蘭恆進、麗台、XFX訊景、技嘉、映眾、微星、艾爾莎、富士康、捷波、磐正、映泰、耕升、旌宇、影馳、銘瑄、翔升、盈通、祺祥、七彩虹、斯巴達克、索泰、雙敏、精英、昂達 其中藍寶石、華碩是在自主研發方麵做的不錯的品牌,藍寶隻做A卡,華碩的A卡和N卡都是核心合作夥伴,相對於七彩虹這類的通路品牌,擁有自主研發的廠商在做工和特色技術上會更出色一些,而通路顯卡的價格則要便宜一些(註:彩虹、雙敏、盈通、銘瑄和昂達都由同一個廠家代工,所以差別隻在顯卡貼紙和包裝而已,大家選購時需要注意),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像華碩的「為遊戲而生」,七彩虹的「遊戲顯卡專家」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顯示卡的外觀 顯示卡是一個小型的完整係統,它有自己核心晶片、記憶體、電源輸入和散熱模組,我們先以一般人最常用的顯示卡為例做介紹: 一般用的顯示卡大約像這樣,我把幾個重點部分標號出來。 1.傳輸介麵 這一長條金手指是顯示卡輸出輸入資料的地方,圖中的卡是PCI-Express x16介麵,大家或許也有聽過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加速繪圖埠),甚至現在還有人死不放棄。最早的3D卡是用PCI介麵,但大量讀取的資料很快就撐爆PCI介麵,當時隻好先用AGP應急。但AGP是一對一的埠,而非通用的匯流排,限製頗多,所以在三四年前顯示卡開始轉換到PCI-Express 1.1,這是由數量不等的通道組合成的匯流排,PCI-E x16就表示組合16條通道,每一條的頻寬是雙向每秒500MB。在今年底,PCI-E 2.0的顯示卡將會出現,傳輸頻寬會加倍,這是為了把要運算的資料搬進顯示卡中,並把運算結果回傳出來。 2.視訊輸出 顯示卡是連接各種顯示器輸出畫麵,位於顯示卡後端的就是這些輸出接頭,相信大家都分的出來DVI(白色)和D-Sub(藍色)接頭,這是電腦最常用的兩種接頭。其中DVI是純數位資料,比D-Sub的類比傳輸有更好的穩定性和清晰度,加上現在流行的LCD也是數位對應顯示,用DVI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現在就算最差的顯示卡都至少有一個DVI,稍好一點的就會有兩個DVI,或是特殊的Dual-Link DVI。Dual-Link DVI可以輸出比一般Single-Link DVI更高的解析度,最高達3840x2400,一般DVI隻到1920x1200。除了DVI,現在顯示卡也開始具備HDMI輸出,未來甚至有DisplayPort等更先進的輸出方式。 HDMI算是可以傳輸SPDIF音訊的DVI,在視訊方麵幾乎跟DVI一模一樣(差別隻在HDMI可以另外傳輸色差訊號),DisplayPort的話太新了,還沒有實際產品,我也不太了解,希望高手指教。除這些電腦用的端子,一般顯示卡還有九針的多功能視訊輸出(圓孔的那個),可轉接成AV、S、色差端子。 3.電源處理 這些柱狀物和線圈是電容和電感,顯示卡也是要吃電的,電容和電感可以穩定電源,避免突然過高或過低的電壓造成當機,甚至傷到硬體,跟主機板上的電容電感的用意是完全相同的。一般顯示卡都是由PCI-Express插槽直接供電,最高75W,這種卡的電源處理就會集中在插槽附近,但像上麵那張圖的高階卡,耗電量超過75W就要另外插電,通常在卡的末端會有這種PCI-Express的6pin電源插孔,可額外再輸入75W。這種要外接電源的卡,電源模組的部分就會集中到電源插頭附近,在散熱器後麵那一塊全部都是做電源處理的。 依卡的高中低階不同,低階的通常不用外接電源,最高階的則可能會有兩個6pin電源,甚至用上PCI-Express 2.0新規格的8pin電源,一個就可供電150W。當然,會吃到這麼多電的卡,在世代交替淘汰之前,價格絕不會低於一萬元。 4.散熱模組 就跟CPU一樣,GPU也會發熱,也有自己的TDP規範,要讓GPU能穩定運作,顯示卡上的散熱模組必須消散掉GPU所產生的廢熱。至於要怎麼把廢熱排掉就是各廠商的創意了,要用巨型風扇加鋁鰭導風罩散熱、或是純被動散熱片避免風扇噪音等等,隻要符合TDP的規範就可以了。而GPU的高中低階就等於發熱量的多寡,也就等於散熱器的大小,加上高階卡的線路也比較複雜,因此顯示卡的高中低階通常會反應在外觀上,上圖就是四種常見的尺寸,從最長的10吋,到最小的Low Profile。 散熱器主要都是針對GPU,拆下來之後就會露出顯示卡的核心晶片GPU,旁邊八顆則是輔助GPU的顯示記憶體。他們的關係就跟CPU和係統記憶體一模一樣,GPU做運算,記憶體則儲存GPU所需的一切資料。看佈線就知道,所有的記憶體都通往GPU,所以GPU有內建記憶體控製器。 5.GPU核心 十年以前,顯示卡的核心都隻負責2D顯示,但2D沒幾年就已經發展到頂點了,在那之後都是著重在3D運算能力,近幾年則另外再加上影片的解碼播放加速。GPU跟CPU一樣也是半導體製程,製程方式雖然不同,但同樣會隨著時代進步縮小製程以降低成本,目前最新的是65奈米,年底左右會有55奈米。GPU一樣是靠電晶體來運算3D,但因為CPU和GPU本質上差異極大,所以GPU很容易就出現超大量的電晶體,至少都是CPU的兩三倍以上,正中央那顆就是GPU的die晶粒,不過因為製程、晶片特性等種種因素,GPU的時脈不易拉高,今年大約可以突破800MHz而已。 6.顯示記憶體 做為GPU的暫存空間,儲存正要處理或已經處理完的資料。就跟係統記憶體一樣,容量和時脈也是影響效能的兩大因素,但這都已經無關2D顯示了,就像前麵說的,2D顯示已經發展到頂點了,顯示記憶體早就遠遠超過2D顯示所需。現在容量和時脈完完全全是針對3D遊戲,遊戲的資料量愈大,顯示卡就需要愈大的記憶體來儲存資料;顯示晶片的處理速度愈快,就需要時脈愈高的記憶體來快速進出GPU。依顯示卡的高中低階不同,容量從32MB~768MB不等,突破1GB是遲早的事,時脈則從400MHz~2000MHz以上都有。 現在顯示卡的玩家端應用不外兩大宗:3D遊戲和影片播放,3D繪圖和影片壓縮格式的專有名詞很多,乍看真的眼花撩亂,但這裡我們先把視角拉高一點,從最遠的地方來看顯示卡的運作,其實不管是3D繪圖、影片加速、甚至是更先進的GPGPU,都脫離不了以下要講的流程。 在DOS之後,應用軟體就很少再直接存取硬體,因為直接存取硬體會影響作業係統的穩定性,在多工OS下尤其重要,便免使用者手賤把係統搞掛。而且直接存取的話,軟體和硬體的設計都很不方便,因為軟體得想辦法支援個別硬體,就像早期的DOS遊戲那樣,每套遊戲都得手動針對不同的硬體做支援,顯示卡、搖桿、音效卡什麼的,硬體一多就快起笑了。業界急需一個共通的中介標準,於是微軟製定了第一代DirectX,這是一種「應用程式介麵」(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夾在軟硬體之間,雖然多了第三者會減損效能,但換來的方便性是絕對值得的,其中Direct3D是針對顯示卡的3D繪圖API,是DirectX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他還有DirectSound、DirectInput負責聲音和週邊。 DirectX DirectX是顯示卡和遊戲共同支援的標準,遊戲以DirectX的語法來寫,顯示卡將DirectX的語法轉變成3D畫麵,兩者就有統一的標準,不再需要個別支援,可降低開發難度,而且執行結果有一致性,不管用什麼硬體,隻要都支援DirectX,跑出來的畫麵理論上都要一樣。除了DirectX之外,OpenGL也是另一個繪圖API,通常用於專業的3D繪圖領域,但也有少部分PC遊戲使用(遊樂器則除了Xbox,大多是用OpenGL),OpenGL的歷史比DirectX久,但因為Windows的內建優勢、原生支援硬體加速、更新速度快,在遊戲應用上DirectX比OpenGL強勢多了。 雖然顯示卡一定得支援DirectX,但實際GPU晶片線路要怎麼設計則是各家廠商的創意,就像x86 CPU不能直接執行x86指令,得透過內部的解碼器轉換,GPU也不能直接執行DirectX的指令,中間還得透過驅動程式,這也是為什麼顯示卡的驅動程式超級重要,因為它得解譯DirectX的指令,轉換成GPU看得懂的機器語言(Machine Code),驅動程式會直接影響顯示卡的效能和功能。 DXVA 影片的部分也就不難懂了,API換成DXVA(DirectX Video Acceleration),播放軟體的影片解碼器下達DXVA指令,再透過驅動程式解譯交給GPU運算,我們就有了影片硬體加速。跟DirectX相同的道理,要支援硬體加速,解碼器、驅動程式和顯示晶片都要支援DXVA才能啟動,缺一不可。 以上就是GPU非常基本的運作原理,詳細的3D運作流程、宣傳過度的DirectX 10、GPU硬體規格、影片加速的原理、驅動程式等等,會在後麵的文章中一一介紹,歡迎來到華麗又迷人的電腦影像世界! ----------------------------------------------- 好,以上講了一堆,「那我到底該買哪一張卡比較好?」說真的,這需要看你的電腦的用途是什麼,主要分為四種: 一、文書用途:不需要加裝顯示卡,用CPU內建的顯示晶片即可。 二、一般繪圖/遊戲:最好加裝顯示卡,最少來張低階顯卡(2000~3000元左右)。 三、3D繪圖/高畫質遊戲:一定要加裝顯示卡,通常是中階以上顯卡(約5000元左右) 四、商用、工業繪圖:一定要加裝顯示卡,但不是上麵那種遊戲型的顯示卡,而是專業的繪圖卡,例如:NVIDIA Quadro 係列的工作站繪圖卡。 通常如果有顯示卡的需求,我最少會加一張GT730,如果是講明了要3D繪圖及玩3D線上遊戲,我則是會建議GTX750TI。我知道你會問:「為何不直接用9係列的980那不是更好。」廢話,我當然知道那更好,但GTX750TI一張約5000元,幾乎可以玩遍現今所有的遊戲及繪圖軟體沒問題,但最新的GTX980一張要18000元啊,你有預算我當然不反對你裝。但事實上通常是:客戶有多少預算,決定最後電腦的規格。 以目前常見的價格區間來看,一般文書機約1萬5;繪圖/遊戲約2萬;3D繪圖/遊戲機約3萬來看,顯示卡裝GTX750TI是最合理的,算是C/P值最高的選擇。 為何我一開始會說「那是好在一種奇摩子」,說真的,顯示卡裝的再好,除非你真的有特地用兩張不同的顯示卡實際玩遊戲或繪圖來比較,然後你可以測試出開一張圖相差幾秒鐘,否則一味的追求顯示卡的測試分數或是追求遊戲畫麵的精緻度,那真的是一種奇摩子的問題。 對於大部份的使用者來說,顯示卡裝的再好,其實真的是沒什麼差別,你感覺不太出來,除非你真的裝了二台來比較測試分數。當然啦,如果真要簡單一點,鐵定是越貴的越好,你口袋有多深,你就裝多頂級,收工。 【問與答】 問1:顯示卡要選什麼廠牌比較好? 答:常見的廠牌有華碩、技嘉、微星、EVGA、撼訊;專業繪圖卡通常是麗台。以前我是什麼牌子都用,反正都是一樣有三年保固嘛。但現在我則是隻用華碩或技嘉,主要是為了後續如有故障送修方便;其次是感覺上這兩個牌子的故障率應該會比較低一點。 問2:顯示卡晶片大廠不是還有另一家AMD嗎,你怎麼都沒提到? 答:不是沒提到,而是怕一次講兩種你會亂掉。其實同樣等級(價格)的顯示卡,效能都差不多,那該如選擇呢?我會盡量選擇故障機率比較低一點的那種卡,二選一,我首選是nVIDIA,感覺比較穩定一點。 問3:顯示卡風扇,有分無風扇、單風扇、雙風扇、三風扇,要選哪一種比較好? 答:低階的顯卡才有可能無風扇,優點是靜音,而且不會有風扇故障導致顯卡故障的問題,而一般的顯卡最少都是單風扇以上。 我的看法是:中階以下的顯卡就用單風扇即可,顯示卡的長度比較會短一點,比較不會造成因顯示卡太長太重而變形的問題。雙風扇的顯卡,顯示卡的長度會比較長一點,再加上是雙風扇則是更容易有故障的問題發生,至於三風扇就更不用說了,顯卡更長。這時如果你的主機版還是用小版的,機殼還用mATX那就搞笑了,顯示卡三個風扇吹出熱氣,悶在小機殼內,主機版及顯示卡溫度長期升高、這種機子用久了沒故障才奇怪咧。 至於高階的顯卡,最少都有雙風扇,那就雙風扇吧,記得主記版要搭配大版,電源供應器瓦數要高一點,因為高階的顯卡通常是有在額外吃一條6PIN的電源線,更耗電。 問4:有需要裝雙顯卡嗎? 答:如果你有特殊的多營幕輸出需求,那麼另當別論,否則我建議不需要裝雙顯卡,一方麵價格更貴,另一方麵是更容易有故障的機率發生。 問5:顯示卡的輸出介麵,那一種比較好? 答:現在的顯示卡幾乎都有D-SUB(類比訊號)、DVI-I(數位訊號)、HDMI(高清晰多媒體)這三種輸出的介麵,所以輸出介麵不是問題,主要還是要看你的營幕本身有支援到哪一種,建議最少要用DVI-I介麵,最好用HDMI介麵,至於D-SUB介麵,你要用當然也可以啦,如果是一般用途其實也感覺不出來有什麼差別。 問6:.新的記憶體版本,通常比舊的效能更佳,耗電量也較低。 答:目前最新版為GDDR5 以下為新舊順序: GDDR5 GDDR4 GDDR3 GDDR2 GDDR 問7:記憶體 有分幾G呢?? 答:目前最新版為12GB 以下為大到小順序: 12GB 11GB 8GB 6GB 4GB 3GB 2GB 1GB 512M 256M 128M 問:記憶體介麵 bit 有幾種? 答:目前最新版為1024 bit 以下為大到小順序: 1024 bit 512 bit 384 bit 352 bit 256 bit 192 bit 128 bit 64 bit 問:顯卡長度有分多長 答:目前最長為41公分以上 以下為大到小順序: 41公分以上 36~40公分 31~35公分 26~30公分 21~25公分 20公分以下 問:購買顯卡 要先看什麼?? 答:看你的需求 功能 工作 遊戲 買太貴太浪費 買太便宜以後又要重買 看自己的決定 在下定決心買嚕!! 重點 是你螢幕 必須要支援 你的顯卡介麵喔 最好是不要用轉接頭 還有你的機殼長度 必須符合你的顯卡長度 不然太長你就要換機殼你就GG了 購買順序 比較 螢幕顯卡介麵→ 機殼顯卡長度→ 第幾代→第二個數字→最後麵英文→記憶體介麵幾Bit→記憶體幾G→記憶體時脈MHz 創作者介紹 小達電腦工作室 小達的部落 原文地址:http://apple780303.pixnet.net/blog/post/305052409-%e3%80%90%e9%9b%bb%e8%85%a6%e9%9b%b6%e7%b5%84%e4%bb%b6%e9%81%b8%e8%b3%bc%e3%80%91%e9%a1%af%e7%a4%ba%e5%8d%a1%e3%80%80%e3%80%80%e5%b0%8f%e9%81%94%ef%bc%9a%e8%b6%8a%e8%b2%b4%e7%9a%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