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Facebook組群,說起讀書時的體罰或其他罰則,心裏暗暗開心,沒有經過這些我相信是九年免費教育的副產品。 我唸的學校是要比錢的,當然不是間間要比錢的,就一定沒有罰抄之類的規距。 相信是母校,因為校長正常偏好兼有仁德,所以沒有騎尼校規與無儀態的老師執校,一切也是似人樣的。 一間學校好定壞,看校長是個怎樣的人便知一二。絕對權力之下,老師的質素是校長的責任,加上物以類聚嗎。 今天,當見得多幾個校長,你會發現大部分都是與常人無異時,你會明白香港人才質素下降的原因,便是欠缺為人師表的氣質樣式。 再看,連日出來之發表對罷課立場的各大學校長,若把熒幕上打出來的銜頭蓋著,相信你跟我也比那些校長說得更出色 (即使講稿要我自己寫)。 看不到有見地、有心思、有感情,看不到用字遣詞的精雋,也看不到高等學俯的氣派,大學的 'Localization' 也如是,試問那些商業機構,在本地化之後,還會有什麼出色。 怪不得,我們的大學吸引不到太多發達國家的學生入讀 ! 氣質不同,難以類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