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與地’收視不見高開,有人覺得因為表現手法較為另類,其實我同意王維基的說法,是新瓶舊酒。嚴格上也不算什麼新穎,只是有點像以前電視劇應有的水準而巳。不要忘記,’天與地’還是像所有電視劇一樣,畫公仔畫到出腸,只是多了些留白位(無對白但賴有感覺的那些戲)。 從觀眾角度來看,’天與地’最敗筆的是選角。陳豪等人周不時在自彈自唱,唱得差不在話下,連扮玩樂器都做到有神無氣,你話死唔死。最好笑是大部份主角演不出中產、有教育或者有深度的感覺,當然不能全怪罪於演員,還是導演、編劇與監製一干人等之質素問題 ; 然後又要用老細話要比機會的那些演員,又要收視不好失手,最重要是保着自己個飯碗等等,那麼為有觀眾為次。 無線做到今天,人才之凋零使人心寒。以前是最有質素,最有才華的人湧入電視台,現在不知所謂的人佔上多數。我愈來愈相信天下間太過差的員工並不多,但超低B的管理層或老闆則舉目皆是。差不多不會有上層真心認為自己是錯的,他們也不會真心從善如流 ; 唯有市場能夠給他們上一課,有良心的政府能給他們一記耳光。 要真正讓電視台進步,不是競爭,香港市場實在太少,文化太單一。你以為有新投資者嗎?那還不也不是沿用舊人舊制,結果益了既得利益者 (或者未夠斤両的人 ; 未夠斤両的人技術知識或者難不上他們,但心胸一定不會廣得去那裡,不會幫你發掘人才),而既得利益者本來是巳經抱着得過且過的心態 (鬼叫出什麼人,出什麼餡你也看得着迷 ),試問結果會好得去那裡呢?! 你看有線電視、NOW等就知道了。 新投資者要重用的是在電視台走了出來的人,或者已經對這行心灰的人,給他們土地開墾,讓不得志的人吐氣揚眉,那麼你就是電視行業的天使,那好打不平,鋤強扶弱的形象自然不徑而走,最重要的是留人留心但成本可不重。還要記着,電視不境是表演行業 (觀眾是帶有強烈的好惡與主觀性),要抄就要抄得有心思,要比人家好 ; 要創新但不能放棄社會責任。 香港的電視行業最重要是政府如何制行和觀眾如何收貨。你試下罷看任何一家電視台一年 (或者大幅減低用量),試下用你的搖控器投下歷史的一票,我相信從此再沒有電視台敢浪費觀眾寶貴時光或者當我們是白痴,與及荼毒大家的下一代。 香港人們,站起來吧,做個有質素的觀眾,讓我們做一件令中國人在世界上值得驕傲,值得上BBC、 CNN頭條的事,讓我們做中國最優秀的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