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一次出門開始,就不停有朋友叫我寫遊記,我說好,卻又遲遲未動手。 藉口很多。 剛開始時覺得,「感受」是需要沈澱的,雖然有很多想法和新發現,但還是覺得自己不夠成熟,再等等吧…… 後來呢,主要是太忙了,忙著賺旅費、忙著學業,就算有時間也靜不下心來,不過說白了還是因為太懶。 就這樣,幾年過去,有關旅行的種種,只能靠照片和簡單的文字分享來回憶,再來就是偶爾的口述。 可是,很快,還有兩個多月就要到我的最後一趟長旅程,也是最久和最遠的一趟。 我知道,有些感受是需要刻下來的,在未來有更多更多衝擊出現之前,用文字刻劃下來,不單是為了分享,更多的是為了紀念和記錄曾經的那些「我」,那些如何塑造今天自己的「我」。 在說故事之前,我想先簡單地分享一下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要旅行——文藝點演繹即「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大部分人都會獨立地看待「旅行」這回事…… 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度假休息,在三百六十天忙碌生活外,抽出五六天遠離繁囂; 有人則視它為一種學習過程,萬卷書不如萬里路,不要死讀書讀書死; 也有人因為逃避一些事、一些人而出走,讓自己換個環境好好思考; ……各種各種理由,我也曾經經歷過,也曾經認同過。 但現在,「旅行」於我而言,有更多和更深的意義,或者說它的意義不再局限於旅行之中。 人們會獨立地看待旅行,往往因為他們把「旅行」從「生活」中抽離,甚至是與之對立起來。 生活是忙碌沉悶的,旅行就是休息歡樂的; 生活的學習是從書本上的,旅行的學習是從行動來的; 生活是會令人迷失的,旅行可令人尋找的; 生活是要不停工作,旅行是因為有錢可以放下工作;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概括的二元對比,卻是我最常聽到的理解。因此,大家都羨慕我可以經常旅行,因為大家只看到和生活對立下的「旅行」。 其實,生活和旅行是分不開的,特別是較長途的旅程和窮遊。 其實,旅行不過是換個地方生活,也要好好吃飯,也會生病,也會疲累的; 其實,沒有書本上的知識,走再多的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其實,當看得愈多懂得愈多,才發現自己不懂的更多,才意識到書本知識的重要; 其實,沒有平日努力工作賺取旅費,一切都是空談; 其實,旅行也會很累,也會令人迷失; 其實…… 旅行本身就是生活,生活本身也是行程的一部分。 人生本身就是一趟旅程,過程中的苦與樂都是回憶的節點,都有其意義。 至於世界,我認為世界是一個大型的圖書館,每一個地方、每一座建築物、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書的內容由它們的過去和現在寫成,存放在這個世界。 旅行就是閱讀,不論跟團、自由行、背包、窮遊、騎行、徒步、苦行……都不過是閱讀的方式不同,因人而異。 而我,目前而言,最喜歡和最合適的方式就是窮遊。 其實,我們自己也是一本書,作者也是我們自己。 如果要說故事,要分享旅遊的種種,我認為更似在分享我的人生,縱使我不過是二十將五而已。 我生命中的第一個十年,是個幸福的童年期,有爺爺嫲嫲公公婆婆的疼愛,也有知己伙伴二三個,簡簡單單的發著白日夢…… 我生命中的第二個十年,是個青蔥的少年期,經歷考試讀書的挑戰,享受球隊比賽的汗水和友誼,青春熱血的細味校園…… 踏入生命中的第三個十年,是一個夢幻的時期,縱使現在只過了一半,但我漸漸地看到世界,也漸漸的在迷失中找到自己…… 我的故事,或者可以由第三個十年開始說起,由我的第一次背包旅行說起,一切都由那趟旅程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