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個讀者,從一年前就開始看我的文章,時不時的點贊。雖然沒有交流過,但我一直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直到今天他跟我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就是不明白,你們這些人,整天雞湯發著,文章寫著,好面油像要改變全世界似得。你奮鬥是你的是,有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別人不奮鬥就該死,別人不奮鬥就是在犯罪一樣。 當我收到這段話的時候,確實有點茫然,至少從我兩年多的寫作來看,雖不說是否能激勵什麼人。但也不至於引發這麼大感觸吧。 從我收到: 我不奮鬥是我的事,我就喜歡安逸; 不奮鬥難道有錯嗎?我這個人又沒有太大的志向; 等等這樣的留言之後,終於將問題擴大到:該死,犯罪的等級了。 我確實茫然,茫然到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想說一句:從沒人說過不奮鬥就是犯罪,就該死。 如果可以加上一句的話,我想我會說:你不奮鬥的結果就是,你需要接受自己過的不如對方。 2 我大學畢業也有好幾年了,如果說真要有感觸的話,最大的感觸就是: 我們越覺得那個幸福的人,其實心裏越慌張,心裏慌張的來源就是一些文章,視頻,媒體灌輸了這樣的思想:奮鬥才有未來,奮鬥才有明天,不奮鬥人是沒有希望的。 我們是一批農村來的大學生,讀的都是最次的大專院校。大多數人畢業之後都會選擇相親,最後在老家四五線城市裏安家落戶。 這其實並沒有錯,相反我有時候會覺得這是一種幸福,當然僅僅是有時候。就像有時候我還會懷念我安逸上班的日子,至少沒有現在這麼累。 我們這些所謂的大學生,在一線大城市裏打拼的人很少,或許是他們不想,或許是他們能力不足,但現實就是在老家過著一份優哉遊哉,落葉歸根的日子。 然後給這些人最大的觸動莫過於同學會,我曾寫過激光去印一篇文章,叫做《你最討厭的聚會:同學會,沒有之一》。當時也被不少讀者贊同,只因大家畢業之後,圈子慢慢的不一樣了,自然也就出現了差距,甚至是心裏上的落差。 其實這些人未必過的就不好,但人一旦心裏上產生了落差就會開始產生懷疑。這種懷疑不是懷疑對方,而是自己。 但往往就是這樣的落差照舊了心裏上的不平衡,當看到昔日的同學開著豪車,花錢可以隨意。再看看自己,心裏難免會想,我是不是也該奮鬥了。 3 這就是我在開始的時候說的,不奮鬥並不是犯罪,但相應的我們就要接受對方比我們過的好這一現實。 但是現實卻是,不奮鬥人過的確實很開心,過的確實很自在,但僅限於他們現在的圈子。 這就好比一個雞窩裏全是雞,這時候的雞當然不會覺得自己過的不好,相反甚至會覺得自己的過的很開心。 只不過突然有一天,雞窩裏出現了一只鳳凰,這只鳳凰全身上下都和自己不一樣,金光閃閃,帶給自己不一樣的感覺。 然後自己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也該奮鬥,要是我奮鬥的話,那這些都是我的了。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錯了。 而我並不覺得這些人錯了,就像我這位讀者錯誤的理解為,我們這些人所寫的文章就是要告訴那些人,你們必須奮鬥,你們不奮鬥就不行。 慢慢的有人開始討厭我們這種作家,因為看到太多人寫這樣的文章,但是自己又改變不了,自己無法改變現狀。 這是一種惡性,也是一種惡果! 4 我們更想灌輸這樣的思想,有能力有野心的人,敢放手一搏的人,奮鬥一把又何妨;並不是給一些,工作在最底層,生活在最底層,身邊都是一些想像主義者,這樣的人打雞血。 那只不過是這些人錯誤的理解,並不是別人要給你打雞血,灌雞湯。而是你自己慣性的將這些理解為奮鬥,理解為打雞血而已。 總有一些人,突發奇想去聽某某大師的課,然後聽那透明質酸些所謂的大師吹的神乎其神,什麼月入百萬,掙錢就是這麼簡單。然後開始思考人生,想自己是不是也有那麼一天。 感覺自己打了雞血,然後開始奮鬥了,開始努力了,只不過三五天之後,就沒了下文;然後突然有一天又開始迴圈這個想法。 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們這種人就是正的時候光明的死,反的時候又澄清自己。 只不過,並不是我們一會雞血,一會腹黑,完全是因為我們更加清楚自己該不該奮鬥,什麼時候該奮鬥。 5 從來沒有人說不奮鬥就是犯罪,那只是有些人自己的理解。一個人奮鬥不奮鬥根本不是多少篇文章,多少位作者可以改變的。 唯一能改變自己的還是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