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放大 我總對女兒說:「外國的天空很美麗,月亮卻不是特別圓。」 溫哥華卻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溫哥華是一個移民國家,這裡匯聚了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種族的人,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和和包容,整個城市都瀰漫著濃濃的人情味。在這裡,不同的種族自然分佈於城市不同的角落和平聚居;公共圖書館擁有不同國家語言的藏書;職業的貴賤界線模糊,公平、自由、舒適是這裡人的生活常態。 親切的公車司機 居住在溫哥華的居民幾乎都以小轎車代步,城市的公共交通簡單得只有幾卡長的Skytrain 和公車在城市之間提供接駁服務。 Skytrain 是無人駕駛的玩意,繁忙時段只能掙個擠壓的空間站立。一天放學,乘搭回家的Skytrain 發生故障,我和小女孩站在車廂內的車頭位置,眼巴巴看著另一輛無人駕駛的Skytrain 毫無感情地衝著我們而來,可愛的十歲女孩就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嚇然大喊一聲:「媽媽,快!跳車啦!」我們手拉手地躍起彈跳出車廂,轉身回頭伸長脖子定睛看著毫無感情的機械如何以高速駛來,即將摧毁無知的腦袋⋯⋯「隆隆隆」突然,車輛在二百米前的距離停住了,停住了,原本停頓的空氣忽然吹來一口涼風,我們揉揉眼睛,車廂內正站立著的幾個溫文儒雅的外國人,其中一位溫柔地微笑說:”It never happened, it’s safe, no worry!”他那向上揚的嘴角,輕鬆地釋放了我們無知的困窘,溫熱了車廂內緊張和尷尬的氛圍。 另一種是公車。我只在維多利亞看過雙層公車,穿梭溫哥華市內的多為單層公車,大部分都是沒有空調裝置,只有少數路線提供空調。然而車輛的設計和司機服務的素養都是貼心和熱情。 這城市的公車奇怪地都裝置了人性化的感應器:它的車頭可以懸掛三至四輛的自行車;車門能為有需要人士紆尊降貴,門檻隨時因應需要自動調整高低;車廂的前部分都是拉合式座位,讓有需要人士提供貼心的空間或安全裝置配套。就連駕車的司機和乘客都出奇地親切有禮,乘搭公車在這陌生的城市遊走變成一種高質素的享受。在這兒,先下後上沒人搶先是城市常規,遇到老人、孩子或殘障人士,侯車的人都會自動退後,整個過程井然有序。有時候公車司機更會走下車協助乘客推動或扣好嬰兒車或輪椅車。每回上車,無論男女司機都會主動給你打招呼,碰到健談的司機還會跟你客套兩句。下車向司機大喊一句「謝謝」是這樣自然而然的事,「包容」、「有禮」好像從來都無需從學校裡由手執鞭子的老師教導而來,實實在在的城市氛圍就是最就地的教材。 我很隨性,生活細節上偶爾便碰上無傷大雅的小錯誤,有兩回我上車時才發現COMPASS卡已經透支,掏出錢包一副裝無知的神情問司機車資,他們都總是熱情地對我揮揮手”take a seat!”, 這種任性又被輕易接納的「霸王車」,我當然欣然接受。 有一回坐在公車裡打著午間瞌睡,忽然司機透過廣播器傳來一句:"Anybody give a hand?”立刻我被身旁突然站起的年青金髮小子吵醒,看著他衝下車,以強而有力的臂膀舉起一輛自行車掛在公車前,風度翩翩地禮讓一位藍眼睛可人兒先行上車,然後就坐車上溫婉的高鼻子女朋友亦趨前,三人居然就這樣站在公車正中,悠閒而和諧地聊起騎乘自行車樂趣的話題來。我呆若木地看著這一幕電影一樣的畫面,與中國人自我澎湃的所謂道德思想互相交戰,一刻羞澀地把自我體內的渺少按捺在公車的座位上,靜靜地上了一課。 乘著溫哥華的公車在這和諧的城市裡獨自漫遊,那些我遇過的熱情司機,那一張張親切乘客的笑臉,一路上都陪著我用腳步認識這個友善的城市。 每一回下車,我是那麼自然而又發自內心地回頭一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