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柱子太少 以房屋的結構設計而言,最簡單的傳遞力量途徑就是最好的傳遞力量途徑。當地震來襲時,房屋所承受之地震力的傳遞途徑是先由柱子傳到大樑,再由大樑傳至小樑,最後由小樑傳至樓版,因此,柱子可說是房屋中最重要的抗震結構體。在「遇到強震,即使損毀,也不立即崩塌」,這是房屋結構設計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說明就算是遇到強震時,也要儘可能做到柱子絕對不能崩塌,或至少也要延緩崩塌的時間,讓住在房屋裡面的人有足夠的時間逃生。 在921大地震中,有許多倒塌案例均有柱子太少及柱子間距過大的缺失,其中大多是1排2支柱子,而柱子與柱子間的距離甚至長達十公尺以上的情形。很顯然在原始的房屋設計中,為了增加使用空間而犧牲了房屋的結構安全。這種在設計之初,如果沒有作特別加強設計與補強,將使房屋存在於受地震損毀的高風險中。在大地震來襲時,若1排只有2支柱子,1支柱子損毀了,往往就很容易拖垮僅存的另1支柱子,那整棟房子當然就跟著垮了;但若1排3支柱子,就算是1支柱子損毀了,剩餘的2支柱子,往往還可以將那整棟房子撐起,就大大降低強震來襲時生命財產遭受威脅的風險。所以,在充分利用房屋空間使用設計及美學觀感設計的同時,如何將柱子至少保有1排3支柱子的規劃,建議也應該儘可能用心一併考慮及配置,以確保建築之安全。 1排2支柱:其中1支柱子損毀, 1排3支柱:1支柱子損毀, 容易拖垮僅存的另1支柱子。 剩餘的2支柱子,可以將整棟房子撐起。 921大地震,台中霧寮一大廈因柱太少,造成一樓前半部倒塌。 想看更詳細的內容嗎?快到HomeMesh居家市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