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放大 看活地亞倫的電影,就像進場被Woody Allen洗腦,將亞倫的世界觀、個人興趣愛好攝入菲林中,「荼毒」觀眾。1979年的「曼克頓」和2009的「總之得就得」如出一轍,出奇地調性相當接近,說是相隔三十年後的姊姊作也不為過。「曼克頓」是活地亞倫初登茅廬以紐約為本,「總之得就得」則是亞倫漂洋歐洲拍攝4部電影後回歸紐約的作品。看來相近原來因為「總之得就得」是寫於30多年前的劇本,亞倫回流後把塵封了的劇本翻新修改一些已經過時的價值觀及社會觀念而成為現時的「總之得就得」。就像亞倫經歷一個輪迴,重回他的大地之母-紐約。 看「曼克頓」就是看活地亞倫演活自己的個人經歷和生活愛好,電影起首以一個直升機遠眺鏡頭將整個New York City納入捲片,以George Gershwin的Rhapsody in Blue入樂,那經典的單簧管起首實在與鏡頭配合得天衣無縫。紐約如不由活地亞倫詮釋演繹,實不作他人想。兩片對白間處處流露著亞倫對文學音樂藝術的熱愛,男女主角約會場所不是莫札特及韋華第的音樂會,便是出席Rampel的演奏會;流連那時剛建成的Museum of Modern Art(MOMA)看梵高及莫奈的名畫,或談論曠世經典中亂世佳人中的對白。受得了亞倫的典樸風雅自是覺得津津有味,反之卻覺對牛彈琴。 亞倫反嘲自己與養女的忘年戀同時於兩部片中出現,兩個主角分別愛上足夠當自己女兒的女人,是藉此作為反諷抑或嘗試將忘年戀宣傳為「普世價值」?Whatever works. msb-full-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