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千山萬水, 在你心中會否有著一個地方,令你情迷,令你心動? 上年歐洲之行從拉脫維亞坐過夜巴士到聖彼得堡,可惜遭俄國海關阻撓,無奈折返立陶宛。 以為與彼得無緣之際,今年朋友竟提出大學畢業旅行到俄國和西藏的提議,我用了幾秒時間考慮便答應了。 充滿野心的沙皇彼得一世在1703年從瑞典奪取了這片土地,以歐洲奢華堂皇的風格打造這座「通向世界之窗口」的城市,名為聖彼得堡。三百年來這城市名字的變更--聖彼得堡、彼得格勒和列寧格勒,在經歷戰火、圍城和革命的洗禮後,在1991年市民投票下,終於取回她的原本美麗的名字--聖彼得堡。 在這座古老歐洲風情的王國,所有建築物精緻得猶如藝術品,使人憐憫愛惜。無論由街頭走到小巷,都充滿著上世紀的老味道,仿如時光倒流,重回在舊時代,與年輕的彼得相遇。 延綿不絕的涅瓦大街,長得像沒有盡頭。這條繁榮熱鬧的商業大街,由於建築高度不能高於冬宮,加上琳瑯滿目的櫥窗擺設和五光十色的燈火點綴,兩旁的建築物又工整地列隊站立,夾道歡迎著來自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 穿梭在涅瓦大街的橫街 面向著涅瓦大街喀山大教堂,是個免費的教堂,可惜教堂背側正在進行維修工程,所以限制人流進出。 點擊圖片放大 一間在涅瓦大街很著名的甜品餐廳,食品價格偏高。面對著俄羅斯美食誘惑,我們幾個窮學生就只能眼看手勿動。 涅瓦大街上的一個MARKET,內部裝潢亦顯奢華高檔,與外街建築裝飾內應外合。 從涅瓦大街的橫街沿著小河道走,會到達著名的滴血教堂。這個使人畏寒的名字,提醒了昔日沙皇遇刺的歷史。這是一幢精美的建築物,是一座典型的東正教教堂,也是我見過大大小小歐洲無數洋蔥頭教堂印象最為深刻的其中一座。其富麗堂皇之美,無與倫比的工藝雕刻,獨特而不突兀,如珍寶般令遊客愛不釋手,無法停止那手中相機的快門鍵。 突如其來的滂沱大雨,為這座氣派宏偉的滴血教堂更添上幾分神秘和矇矓。 就在滴血教堂的對面,走大約十分鍾就到俄羅斯博物館的側門入口。本來是下雨打發時間的室內活動,卻發現其收藏不輸冬宮博物館,有不少稀世名物,如布留洛夫的《龐貝城的末日》,使我驚喜難忘。 俄羅斯博物館正門 天灰雨驟來,幾分的蒼涼、寂靜占據了這古老的皇城。雨點曬滿窗上,點點滴滴地喚起雪花般的片段--與彼得相遇、心動、情迷的回憶。縱使沒有晴朗的微笑,沒有晨曦的溫暖,我仍然深陷了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