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的行銷管道何其多,資訊流廣告、KOL、團購、EDM等。近年來的討論重點從流量紅利逐漸轉移到KOL對於轉化成交的效果如何;而也有一說是,網紅不見得要拿來導購,而是拿來品牌背書、促進信任感跟討論。那麼對於跨境電商來說,Google SEO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要投入多少才有效果呢? 今天一塵SEO不聊太深奧的技術,只從市場動機出發,聊聊Google關鍵字佈局的策略對跨國電商SEO的影響。一、Google SEO對跨境電商作用就以Shopify SEO來說,有接觸過Google SEO的Shopify商家都知道,許多SEO公司大部分的KPI都是關鍵字排名,但對跨境電商而言,通常點擊量跟轉換率才是直覺的衡量標準。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商家就會出現糾結的心理,懷疑做電商投入Google SEO的必要性。以下介紹幾種適合跨國電商SEO佈局的方式,其中又分為「功能性商品」和「慾望型商品」:1.功能性商品功能性商品強調的是解決問題。以內衣來說,一般我們會歸類在慾望型商品,但假設今天是「調整型內衣」,那它要解決的就是胸部外擴之類的問題。功能性商品很適合在需求成形時就善用知識性內容,持續和潛在消費者溝通、用專業培養信任感,培養流量池、降低開發新客戶的行銷費用。可以思考看看,你的產品是具有特定功能,還是具有更多滿足方便、美學或虛榮的屬性。2.慾望型商品假設產品功能的本質上具有高取代性,消費者的購買過程看中產品力與品牌力,那麼基本上這類轉換就很難脫離SEM關鍵字廣告。然而,砸錢去大平台競爭產品詞的排名對中小型電商商家來說不一定劃得來,因為不同品類的競爭程度、搜尋習慣不同,例如:「微波爐」的搜尋結果,幾乎都是購物平台「女鞋」的搜尋結果,品牌比購物平台多「L 型梳化」的搜尋結果,则是品牌/購物平台各一半產品詞雖然是用戶搜尋購買的起點,卻不是轉化的重要因素,畢竟慾望這種東西,就是需要多被接觸幾次,透過時間醞釀一些需求跟衝動。因此,除了「產品+推薦」這種關鍵字,還有可以思考其他的攻略方式。例如以下這兩個策略,做起來不難,但對品牌印像很加分:1.優化「評價」跟「品牌詞」,讓顧客下單前沒有疑慮不要過度專注於官網,跨境電商SEO操作重點應在於用部落格內容行銷或論壇推廣提升搜尋結果,建立良好的信譽,長期而言更能提升口碑好感度。2.用部落格做好內容鋪設,優化潮流/經典/趨勢等關鍵字長期穩定的流量更能刷品牌的存在感、吸引更多會用心做功課的潛在用戶。例如這類關鍵字:2026穿搭、Olivia Palermo穿搭、冬天洋裝穿搭。二、要投入多少SEO才會有效果坦白說,除非像SEM廣告一樣,有能力至少固定每個月投入5至10萬的預算操作SEO、找專業的Google SEO公司來做才有辦法精準估算成效。無論自己做或外包,有一個關鍵的問題要先解決,就是你衡量SEO的指標是什麼?如果你想培養流量池,那指標就是「流量」;如果希望成為產業的龍頭,大家都叫得出品牌名,你可能會希望爭取網站的高排名,確保品牌曝光量。用落地一點的觀點來看,跨境電商SEO並不是「特效藥」,如果你套用營運Facebook粉絲專頁跟EDM的概念來看,就會豁然開朗。 Google SEO優化排名是一場馬拉鬆比賽,需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臉書粉絲專頁跟EDM做得好不見得帶動轉化,但不能不做,因為做不好消費者就是看不到你的品牌。更何況其他競爭者都甩開你幾條街,做得更有聲有色。不過呢,講這麼多心靈雞湯,其實還是有務實的做法,能作為Google SEO資源籌備的衡量基準:第一步:把你想做的關鍵字列出來,這個數量可以粗略對應成需要準備的網站頁面和文章數量第二步:逐一搜尋這些關鍵字,觀察在SERP(搜尋結果頁)上的網站,平均做了多少個頁面和文章。通常,如果你想超越他們,那你要準備的數量跟他們不能落差太大。如果發現競爭網站的內容都多得不可思議,你可能要考慮更換關鍵字,或是找專業的Google SEO公司幫忙。以上兩個步驟是SEO最基本需要投入的,其他的工作,就要視公司內部的行銷流程如何運作了。至於SEO取得成效的時間呢?排除競爭難度的問題,要看的是以上工作的效率。如果產能快又操作得當,可能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流量跟排名就可以看出明顯的增幅;慢的話可能至少需要一到兩年才能看到一些成果。已經有在做Google SEO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自己的成效跟這個時間是否成正常比例;如果沒有,還是得找SEO顧問評估一下,確定自己的操作沒有問題。總結Google SEO對跨境電商帶來的收益絕不止流量和轉換這麼簡單,更多的是品牌上面的知名度累積、產業累積。跨境電商SEO,除了要兼顧Google SEO本身的操作技術之外,更要熟知消費者和商業操作,這樣才能獲得更多電商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