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 對於我來說,吃地道美食、躲開人潮,在小巷裡找尋歷史痕跡, 走一回藝術散策、或者坐下來喝杯咖啡, 就是我的那杯茶,也是能夠令我對澳門的感覺一直沒有厭倦的原因。 讓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觀察跟香港似近還遠的另一種風景, 找回他那令人產生好感的慢活氣氛。 我的臉書專頁:除了旅行、還是旅行。 instagram : dreamercyrus 「澳門慢慢走小旅行」文章大整理:跟Cyrus 吃平民美食、遊走巷弄、住特色酒店! 「澳門。美食」尋訪巷弄裡的簡陋平民美食:榮記豆腐麵食、成群小食店、明記牛什 「澳門。散步」與咖啡的美麗相遇:美麗巷communal table 咖啡店 「澳門。散策」在老巷子裡找尋地道美食小店:福隆新街。十月初五街 點擊圖片放大 從十月初五街散步到龍華茶樓,這一帶感覺像是住宅區,遊客不多,跟大三巴根本是兩個世界。 以前是政府牛房的牛房倉庫,現在改建成非牟利藝術空間,比香港的牛棚細得多。 不過這裡是長期開放,有不少實驗性的展覽,非常有趣。 資料: 地址: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罅些(口刺)提督大馬路交界 網址: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 開放時間:12:00 -19:00 (星期二休息) 七彩的壁畫在門口迎接大家。 分大倉和二樓展覽。 從這條走廊走進去就是大倉展覽。 正在展覽的是關於台灣正在沒落一種文化-忘了叫甚麼-就是辦桌的時候會請的表演者,舞台就是貨車變身而成。 一張張的照片感覺帶點悲涼和無奈。 一條窄窄的樓梯,通往2樓的展覽場地。 簡簡單單的裝潢,也是一種氣質。 沒有整修過的牛房倉庫,才是最有味道的建築。 回到崗頂,傳統的葡式建築深得我心。 本來經常拜訪的TERRA咖啡店搬了,只好到其他咖啡店去。 「澳門。散步」與咖啡的美麗相遇:美麗巷communal table 咖啡店 只需在往大三巴的路上轉進某條小巷子上坡,感覺就已經很不一樣。 進入瘋堂斜巷,也是澳門的其中一個藝術基地。 雨後的石頭路,感覺特別清新。 為什麼這裡叫「瘋堂」? 這是因為區內的望德聖母堂以前主要為麻瘋病人服務,所以這裡才取名「瘋堂」。 既是歷史古蹟又是藝術空間的建築,包括仁慈堂婆仔屋、瘋枝谷創意空間、瘋堂十號創作園、G32影藝廊和皮竇,充滿了文創氣息。 仁慈堂婆仔屋是我最喜歡的一幢建築物,廣場中的連理枝是它的象徵。 裡面除了展覽,還有一家葡式創意產品小店,比買杏仁餅送人更顯品味。 瘋堂斜巷的夜,燈光令環境變得更浪漫。 有一種拍愛情電影的氣氛。 遇到一對新人在拍婚紗照,這裡果然是屬於情侶的沒錯。 澳門,文創,藝術。 這就是澳門對於我的演譯。 延伸閱讀: 「澳門。散步」與咖啡的美麗相遇:美麗巷communal table 咖啡店 「澳門。散策」在老巷子裡找尋地道美食小店:福隆新街。十月初五街 與沙灘、海景、大自然零距離:澳門鷺環海天度假酒店/海景正宗葡國餐廳 柴火煮水,手打400回的原始懷舊咖啡:路環漢記咖啡 賭城以外的澳門:感受澳葡飲食文化,學做家鄉葡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