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食飯行街睇戲」這類消閒活動感到厭倦; 如果你關心本土的傳統文化,想為保育出一分力; 如果你對其他國家的生活模式,存在著好奇心; 如果你現在無法外遊,想在香港來一個不一樣的小旅行- 那由Voltra 義遊 所舉辦的本地工作營,除了滿足以上的要求, 對我來說還要加上一項: 從別人對本土傳統文化的熱誠,反思自己能夠為出生地,作出那一些貢獻? 說的那個別人,其實是南丫島漁民文化村的明哥。 充滿正能量的明哥,以前曾經是南丫島的漁民,十多年前離開捕魚業後,心卻一直沒有離開,為的是希望能把日漸式微的漁業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現在他是南丫島漁民文化村的嚮導,用他豐富的經驗和親身的故事,帶領遊客走進南丫島漁業的光輝歷史裡。 而一班Voltra本地營的參加者,則幫忙修繕文化村裡的設施,為龍舟、展品上光油、繪畫洗手間的門身、打掃清潔等等, 從這些微不足道卻有意義的工作中,不知不覺對文化村的感情,也不再一樣。 而今次參加Voltra 南丫島微義遊,更有機會跟外國的義工, 來一場以食物做開場白的文化交流, 3位來自不同國家的義工,親手製作最能代表自己國家的菜餚, 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令我也認知到世界真的大不同- 誰說,一定要出外才能增廣見聞? Voltra 義遊網址:http://www.voltra.org/zh/ fb :https://www.facebook.com/voltrahk * Voltra 義遊 小簡介 Voltra 義遊以「義工x遊歷」,推廣世界公民的理念,讓大家透過義務工作,遊歷於不同文化之間。 義遊與世界各地不同的國際工作營組織,每年提供各式各樣的國際工作營及義工服務計劃,而香港工作營則讓外國義工與香港義工交流文化,以及認識本土的活動。 我的臉書專頁:除了旅行、還是旅行。 instagram : dreamercyrus 延伸閱讀: 「香港有意思小旅行」文章大整理:跟Cyrus 鑽巷子、品咖啡、漫遊香港! 平日只會到南丫島的榕樹灣,還是第一次踏足寧靜的索罟灣。 點擊圖片放大 如果想自行到南丫島漁民文化村,可以在碼頭旁的這家小店買門票,然後會有船接送前往。 索罟灣比熱鬧的榕樹灣,有一份額外的悠然。 點擊圖片放大 參加南丫島微義遊工作營的香港義工們。 即使下著大雨,這班人也準時到達沒有缺席,完全感受到大家的熱心。 三位外國的義工,包括來自法國的workcamper Camille、Agatha 和丹麥的Naja,還有香港的workcamper Ethan。 自我介紹的時候發覺大家都好厲害,熱愛旅遊之餘也有一顆助人的心,不少人更是參加過Voltra 舉辦的國際工作營再轉而參加本地的微義遊,對於義工和遊歷充滿熱誠,直覺今天一定會很有趣。 建於魚排上的南丫島漁民文化村,保留了不少漁民的交化象徵,如龍舟、小漁船等等。 點擊圖片放大 剛下了一場大雨,本來安排的一些戶外工作必須暫停( 因為太濕,上漆有困難)。 右面的小房間就是一個個展覽室,因為近海天氣潮濕的原故,需要經常清潔保養, 所以我們的工作也集中在這幾個小房子裡。 清潔瓷缸和木地板組,工作表現不錯。 ( 我是評審嗎?不是的~哈) 另一組則要清潔展覽材料,表現積極用心(評審上身)。 趁空檔(不是偷懶)看看這家掛滿漁民生活的老舊黑白照展館,也感嘆於現在和過去的轉變。 然後另一組為藤製品上光油,工作五花百門,其實也頗好玩。 而我的工作,就是在這個綠色小房子內! 跟這對可愛的小情侶一起整理這個房間,騰出空間和收納。 工作不算特別,但跟他們相處卻令我印象深刻。 大家到南丫島漁民文化村的這個小房間,就會看到小箱子外面是我寫的字~哈 其實我還有另一個任務,就是跟這隊臨時湊合的cooking team 製作午餐。 實際上我們在這家cafe也沒有做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料理,不過一定有用心去做每一件三文治。 回到南丫島漁民文化村,早上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可以到處參觀一下。 其實漁民文化村除了幾個展館外,還有不少值得參觀的地方。 登上漁船參觀,體驗漁民的生活。 喜歡垂釣的朋友,則可以享受釣魚之樂,肉眼也能看到魚長得非常大,而且非常多! 當然也可以甚麼都不做,坐在椅子上吹吹海風。 平常沒有機會見到的海星、海產,在這裡的「海產廊」也可以見得到。 文化村的小貓們好像也過得特別寫意! 大家圍在一起分享食物和旅遊經歷,交換故事。 黑實的明哥,經常笑咪咪的他就是一本活字典,關於漁民生活的好奇,問他就一清二楚。 總是惹人發笑的明哥,說著他捉到名貴大魚的輝煌事蹟,還有到馬爾代夫行船3個月的苦況,大家都聽得入神。 相中人就是明哥,想當年釣到的一條名貴大魚,因為此事還登上報紙,非常厲害。 下午的主要節目,是和外國義工的文化交流活動。 看見他們在廚房忙得不可開交,對這一頓用食物開場的文化交流充滿了期待! 果然,首先由來自丹麥的Naja所製作的丹麥料理,外觀已經極吸引~ 這是一道丹麥的甜點,忽然對這個個子小小的丹麥女生另眼相看。 然後就是丹麥糖果,帶點點「龜苓膏」的味道。 口感十足的麵包加上薯仔,可以說,其實我有點吃不慣~哈 準備充足的Naja 從歷史開始讓我們慢慢認識她的國家,再說到政府、福利等等現況,都讓人非常羨慕卻也令人蹚舌- 丹麥人由出生開始到死亡的醫療/教育費用,政府都一概包辦,但代價是高達60%的稅率! 至於法國的代表,則送上法式crepe和紅酒,crepe 還很有心思地準備了兩款口味,很好吃。 喝著紅酒,聽著法國人描述家鄉的生活,總是帶著自信和自豪。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對香港,擁有同樣的情感。 如果想到南丫島漁民文化村,可以參考上面從中環到索罟灣的船期表。 延伸閱讀: 英式舊建築裡的溫馨下午茶:佐敦KUC Space 忘記水貨客,來上水尋生活:上水隱密咖啡店C'est la vie生活會館 這麼近那麼遠的古早味社區:荃灣懷舊美食+咖啡散步 消失中的老香港特色:中環大排檔尋味之旅 街坊crossover文藝,香港地道文化大雜燴:石硤尾深水埗散步 中西vs新舊,咖啡vs涼茶的交錯瞬間:上環源吉林涼茶。辦館lof10 咖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