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科崔家倫醫生台灣 S.H.E 女星 Ella(陳嘉樺)仍未踏入四十大關,但因為產後子宮及膀胱脫垂,足足兩年飽受尿失禁之苦,必須接受手術來處理問題。因此,別以為只有老人才會尿失禁,其實女性曾經生育,或是踏入中年後,便開始增加滲尿甚至「瀨尿」風險﹗本地有研究指出,每五位女性就有一位受尿失禁困擾;然而高達七成五的尿失禁女患者皆不願求醫,可見社會上很多女性都是有苦自己知,獨自承受沉重的身心壓力。 女性常見的失禁問題包括應力性失禁、敏感性失禁以及兩者一同出現的混合性失禁,三種類型在比例中各佔三份一。應力性失禁可出現於產後婦女及中年婦女身上,成因是盆底肌鬆弛,減弱控制尿道的能力,因此患者即使只進行簡單動作如大笑、提取重物或咳嗽等,亦可令腹腔壓力增加,導致滲尿。懷孕可增盆底肌壓力女性於懷孕時體重增加,可令盆底肌壓力上升;生產時盆底肌亦會擴張,故此產後可能出現短期應力性失禁,多數情況下可漸漸痊癒。不過隨着年紀增長,應力性失禁亦有機會再度出現。讀者還記得「開心果」沈殿霞嗎?她體重較高,年屆中年的時候,一發笑就漏尿,這些都是應力性失禁的典型特徵。 尿道炎可令膀胱敏感另外,中年婦女亦容易出現敏感性失禁,有時候成因不明,但曾有尿道炎或中風後,亦可令膀胱變得敏感,誘發症狀。正常情況下,膀胱於儲存 300 毫升尿液或以上才產生尿意,但患者的膀胱在儲尿 100 毫升或以下時已收縮,必須趕快如廁。敏感性失禁的一大症狀是尿頻,有患者每天要如廁八次或以上,甚至乎有夜尿或滲尿,需要帶護墊或尿片才可,非常影響日常生活。有患者為避免失禁,於是減少飲水,反而令尿液濃度上升,更刺激膀胱收縮,形成惡性循環。口服藥物減少膀胱收縮很多患者以為,只有無張力陰道吊帶(TVT/ TVT-O)手術才可解決尿失禁煩惱;其實在症狀初起時,可先接受保守治療,往往已可緩解問題,例如是使用抗膽鹼藥物或 β 腎上腺素受體作用劑,或將兩種藥物混合使用,可減少膀胱收縮力度;用藥約兩周後,多數患者已毋須使用護墊。但藥物不奏效的話,亦可以考慮其他方案,例如經尿道於膀胱注射肉毒桿菌,可即時解決肌肉收縮帶來的滲尿或失禁,不過此方法要全新或半身麻醉,患者每半年亦要再次注射,才可保持功效。盆底肌肉訓練(Kegel Exercise )是非常有效的治療,亦即婦女生育後練習的提肛運動。如能勤力練習一個月,七成患者已可減少滲尿,不必接受手術。然而盆底肌肉訓練的技巧較難掌握,而且須要長時間鍛鍊,導致很多患者半途而廢。幸好現時醫生或泌尿科護士指導患者訓練時,可以超聲波圖像來顯示陰道及肛門的即時變化,讓患者可更清楚該如何發力。高能量極速提升盆底肌肉無法自我練習的患者,亦可考慮以 HIFEM 技術(高能量聚焦磁場)刺激盆底肌肉收縮,過程無創兼無痛。於療程中,患者須坐於儀器上,讓高能量聚焦盆底肌,半小時內已經可以進行 12000 次提升,同時患者也可記住盆底肌運動的感覺,有助回家後繼續自行練習。至於坊間俗稱的「收陰機」,則是透過儀器將激光或射頻聚集能量,令尿道附近的黏膜增厚,改善鬆弛。要注意此方法屬於入侵性治療,由醫生進行最為安全。筆者必須強調,尿失禁絕非正常老化現象,因此即使只有滲出一滴尿,亦應盡早求醫。雖然年齡增長可令肌肉鬆弛惡化,但患者如能及早確診,是絕對有改善甚至治癒的機會,不必因為疾病而困擾身心,被迫放棄社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