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下午3:46公開累積瀏覽 717 16 窄巷的盡頭褐紅色磚牆的聖佩特利大教堂(St. Petri kirche) 慢慢欣賞窄巷的老舊商會建築,拍照之際確有點忘形, 在老巷盡頭褐紅色磚牆的「聖佩特利大教堂」(St. Petri kirche) 左轉,沿路走出到舊城區主街道「布萊特街」(Brette Str.),很快就到達另一亮點「市集廣場」(Markt),這裡是呂貝克的舊城區的市中心。 呂貝克市政廳 「市集廣場」(Markt)中最注目的建築是廣場東北面的市政廳大樓 呂貝克原本是漢薩同盟城市之一,也是同盟的「首都」, 所以市政廳是財富與權威的象徵。 市政廳是一棟體積龐大的建築,由不同的時期興建的建築風格組成,包括文藝復興、哥德式、洛可可等歐洲的建築風格,可謂集各家的大成。 市政廳於1226年開始建造。16世紀改建成「文藝復興」的風格,開了2個大風洞的北側牆壁,從13世紀保存至今,是市政廳最古老的部份內部,內裡也有謁見廳(Audienzaal)等許多值得參觀地方,前面白色的洛可可式建築亦是後期加建,但時間太少,唉!只有半小時,用跑的方法也看不完。 開了2個大風洞的北側牆壁從13世紀保存至今,前面白色的是後期加建洛可可式建築 市政廳最觸目的地方是有五個尖塔,尖塔下方有漢薩同盟城市之圓型徽章 市政廳主要部份是用上灰黑色的青磚外牆興建,與鄰近的建築有著獨特分別,赫名特顯出來, 建築是原好保存,並無受到戰火破壞,最觸目的地方是有五個「哥德式」尖塔,尖塔下方有 漢薩同盟各個城市的圓型徽章。 市政廳有著哥德式綠色、黑色尖塔。 市政廳布萊特街的有著哥德式尖塔 市政廳在「布萊特街」(Brette Str.)的一側亦是「哥德式」和「洛可可」式雙重建築風格,白色的石雕、綠色的尖頂和紅黑兩色的磚牆結合在一起,顯得既明快又深邃厚重。 洛可可式風格的窗台,美不勝收。 市政廳靠進布萊特街的那一側有著文藝復興風格的美麗階梯 「市集廣場」(Markt) 的攤檔 「市集廣場」(Markt)上有著鮮花果菜糖果小吃, 冬日更設有溜冰場供市民使用,小鎮市民的消閒購物熱點。 「市集廣場」(Markt) 的攤檔 冬日的「市集廣場」(Markt) 亦有溜冰場供市民使用。 「市集廣場」(Markt)上的糖果攤販 攤販內有情人節特別大個心型糖果 另有呂貝克名物「杏仁糕」攤販 市政廳後面是雙尖塔的瑪利教堂 市政廳後面是雙尖塔的「聖母瑪利亞教堂」。內部潔白莊重的瑪利教堂有著氣勢磅礡的外形,是不容觀光客錯過的景點,內裡擁有世界最大的「管風琴」,但這教堂在戰爭中受到嚴重破壞,現在所見是六十年前重建的,我參觀的當日遇上維修,所以暫停開放,正面更封上圍板甚麼也看不見。 市政廳後面「聖母瑪利亞教堂」高聳的雙尖塔,是呂貝克的另一地標。 聖瑪麗教堂。它的特色是紅磚結構,據說是人類第一次用本地燒製的磚替代天然石料建造的哥特式教堂,並且擁有世界上最高的磚結構拱頂。 宏偉的「聖母瑪利亞教堂」是紅磚綠頂,遠遠地也可以看到這觸目的教堂 回應 (16) 引用 (0) 永久連結 訂閱回應RSS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