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 文章從生活專欄->親子專欄, 上星期搞錯了:P)上回提到,女兒準備報讀英國的大學。像香港用 JUPAS 報考大學一樣,英國則使用 UCAS 系統,可以一次過報考最多五間大學。女兒已選定 ICL 為首選大學,接下來就要準備撰寫 Personal Statement(PS)。表面上,PS 似乎是一篇簡單的自我介紹,應該不難撰寫,而且現在有不少 AI 工具幫忙,似乎更容易完成。然而,我這種想法其實是大錯特錯!撰寫 PS 更像是寫一封求婚信給大學,要表達對其課程的真摯渴望,似乎很難以觸摸 ! 即使成績再優秀,如果 PS 未能打動考官,也很可能與夢想擦身而過。經過搜尋資料,我了解到PS 的重要性。英國的大學並非只看成績達標便錄取學生;相反,更注重學生是否真心想修讀該科目,這點與香港有很大不同。在香港,大學的收生模式較為標準化,主要以分數為指標;而 UCAS 的模式則更全面,能透過 PS 更深入評估學生的能力和志向。然而,這種模式也對學生提出更高要求,因為 PS 的內容需要真實且有說服力,並反映學生的真實經歷與熱忱。如果在報名 UCAS 時才臨時安排相關活動,便為時已晚。此外,UCAS 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雖然可以同時報讀最多五間大學,但報考的主科選擇必須大致相同。如果同時申請 IT 和生物工程,PS 又如何表現出對某一科的濃厚興趣呢?PS怎樣下筆?首先可以看看UCAS PS 的官方指引。AAHK 的導師亦提醒了女兒撰寫 PS 的幾個關鍵:1. 反映對選科的強烈熱情(passion)2. 展現個人願景,畢業後如何對行業作出貢獻3. 原創性 (因 UCAS 系統會自動檢測是否有抄襲成分)導師更私下分享了自己的 PS 給女兒參考。一看之下,實在自愧不如,因為導師的履歷太過豐富,提到的獎項更是重量級,讓人只能讚嘆。但對女兒來說,只能作為學習參考。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女兒在導師的指導下,終於完成了第三個版本。雖然她並非公開比賽的冠軍級人馬,但她從自己參加過的活動中找到靈感,將這些經歷與學科興趣聯繫起來。以下是她 PS的大綱,僅作參考:1. 到英國旅行時,在大學的見聞如何啟發了她的留英夢想與學科興趣2. 參加校內和公開的 STEM 比賽,作品以改善社會為目的3. 自發閱讀與申請科目相關的書籍,並深入理解其專業知識4. 參加香港的大學為高中生舉辦工程相關的暑期課程,且成績優異5. 提及其他興趣和校內公職,展現多方面的發展6. 描述畢業後的夢想與目標回顧她的 PS,很多經歷其實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對學科的興趣是否自小已定下來?讀者可以自己猜猜 !感恩的是,女兒自小把握機會嘗試不同活動,而太太亦安排了多元的興趣班,包括靜態與動態的,讓她平衡發展不同興趣,豐富了PS的內容。至於AI在過程中有用嗎? UCAS PS 限制字數為 47 行或 4000 個字符,女兒有用它來修改文章,來達到字數要求,節省了不少時間。接下來的挑戰,是學校發出的 predicted grades,能否達到最低要求。(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