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父親,居住在香港,擁有一名女兒。由於女兒升入中三後我退休了,因此有更多時間觀察她的學習情況。女兒從小很多事情都做得很慢,真的很慢。舉個例子:早上六點九分起床後,她會在廁所裡坐上近三十分鐘,最後總是匆忙更衣,導致上學總是差點就遲到。她在考試和讀書方面的進度更是緩慢,尤其是遇到不喜歡的科目,比如中史,讀了數小時也可能只是呆望著同一頁課文。我不得不承認自己也是一位「怪獸家長」,過去的許多事情我都親力親為。特別是看到女兒讀書的速度緩慢,我會努力理解她在學什麼,給她功課上的建議,甚至親自教導(當然,這只限於某幾個科目,老實說,這真的不容易!)即便如此,我能做的就盡量去做,這也算是符合「怪獸家長」的“聲譽”。女兒在小學和中學都就讀於傳統的學校。小學是一所天主教學校,而中學則是官立學校,並沒有IB和AL課程,學校面積不大,資源也相對匱乏,更注重學科成績,並沒有資源提供STEM教育或聘請教練訓練球隊,課外活動大多是由校內老師負責。雖然學校是英文中學,但許多學科實際上是用中文授課,這樣的情況真是貨不對版。記得在她升入中三的那一年,因為要準備高中選科,學校不管文科還是理科,都要求大包圍學習和考試,每位學生必須讀十多科,這比初中課程吃力得多。作為父親的我,實在不忍心看著她的艱辛,只能陪著她讀書,盡量提供幫助。可惜女兒正值青春期,對我的勸告開始不以為然,甚至問我為什麼要讀書。那一刻,我真是火冒三丈,但我知道必須保持冷靜,因為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我最重要的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心裡不禁思考:女兒怎樣才能進入一流的大學呢?當時我怎麼也沒想到,後來的她會主動每天去圖書館複習,能在不需要我指導的情況下考取年級第一,成為DSE成績優秀的學生,甚至在舞台上與校長握手。對我個人來說,從中三到被大學錄取的這段旅程,如果說這不是奇蹟,那也一定是傳奇。究竟是什麼,讓當初的蝸牛學會了飛翔?(待續)